大數據助力脫貧攻堅提高效率
今年2月份教育部發布《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中提到,2017年要基本實現具備條件的學校互聯網全覆蓋、網絡教學環境全覆蓋,接入帶寬10M以上的中小學比例達到70%,多媒體教室佔普通教室比例達到80%,普通教室全部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學校比例達到60%。
一系列的數據顯示出國家加大教育信息化,實施互聯網+教育的決心。
但是不是全國所有學校都實現了信息化設備和互聯網全覆蓋,就是全面實現『互聯網+教育』呢?如何實施『互聯網+教育』,助推脫貧攻堅,讓山溝裡的孩子也能接受優質教育?
共青團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騰表示,網絡已經成為們目前青少年工作、生活、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的載體,重要的平臺。她認為在進行幫扶或教育扶貧時,也應該有效的利用這些科技手段和資源,『把我們的教育的均等化,把這些教育的資源充分的利用和對接起來。』
江蘇大學副校長宋餘慶認為,『說到底,教育精准扶貧就是根據孩子的需要,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
從事在線教育的文都教育CEO馮小平則建議,要將大數據技術運用到教育與教育之中,通過數據的精准支持,了解不同地區、不同地區的具體需求,以此來讓效率變得更高。
湖北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長江教育研究院院長周洪宇表示,互聯網教育在當前教育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可以說形成了教育的另一種形態,對教育普及化、教育服務性、教育終身性等方面都能做很多貢獻。』
對此周洪宇在互聯網教育的立法方面提出建議,『加強和完善互聯網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保障互聯網教育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互聯網+』為教育發展帶來新的生命力,讓貧困地區群眾在脫貧致富道路上更加主動、自信、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