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的時間,偌大的中介門店、十幾個經紀人,卻只成交了一套房。這幾天,海淀區西北旺中介經紀人小陳翻出來許久未聯系的老客戶:『大哥,最近有幾套業主急著賣,比同戶型便宜不少,您看看?』電話另一頭的回答很乾脆:『算了,首付湊不夠了。』
從『3·17』新一輪樓市調控出臺至今,一個月內北京多部門已針對樓市使出十餘個『大招』,認房認貸、抬高首付等劍指炒房的措施落地生效,堪稱『史上最嚴』。來自市住建委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4月上半月,北京市二手房共網簽8000餘套,環比2017年3月下半月下降5成。面對交易冷清的行情,部分著急出手的業主開始大幅下調二手房源的報價。
掛牌量比調控前減35%
小陳的感受也直觀地反映在二手房小區的成交記錄上。記者查詢發現,從3月17日到4月17日,海淀區百旺茉莉園小區僅成交一套房;但在2月17日到3月17日,該小區成交15套,僅3月14日一天就成交3套。
一個月的時間出臺十餘項措施,二手房『首當其衝』。『不少買房人湊不夠首付,看房的也就少了,著急賣房的業主也就開始往下調價。』中介經紀人分析。類似情況在本市多個小區上演。朝陽勁松農光東裡小區,過去一個月時間成交3套,遠低於前一個月16套的成交量。
由於網簽有一定滯後性,一些看房量、掛牌量指標也更顯調控效果。鏈家方面透露,新政後一個月鏈家前期成交量周均995套,比調控前一個月下降73%;帶看量也從調控前四周周均9.5萬次下降至5萬次,下滑47%;調控後四周掛牌量均值為8082套,比調控前的12421套減少了35%。
『調控提高了首付門檻,首付缺口使得客戶無法購房帶來成交量的下滑。』對於這些關鍵指標下滑的原因,鏈家研究院院長楊現領解釋,在換房為主的市場中,無法買到新的房子也就不會賣掉舊的房子,因此掛牌量也出現減少;其次,調控也改變了市場預期,尤其在一系列組合政策下部分需求轉為觀望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