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從史論結合上理解和遵循治國理政的主線: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據史立論、論從史出,這是研究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方法,堅持這個科學方法纔能使研究成果具有歷史和理論的厚重感。我們也要用這個科學方法研究貫穿黨中央治國理政思想體系的主線,即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只要我們回顧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歷次黨代會報告的基本精神,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主題。 1982年,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在這裡,鄧小平實際上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命題。此後,這個基本命題就成為我們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主題,成為貫穿歷次黨代會報告的一條主線。從黨的十三大到十八大,這六次黨代會報告的總題目中都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八個大字,而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文獻的核心詞、關鍵詞和高頻詞。由此可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貫穿十二大以來歷次黨代會報告的紅線。
黨的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有兩次親自解讀黨的十八大報告精神並作了重要講話,一次是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另一次是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的講話(以下簡稱『在新進中委班的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在這兩次重要講話中都指出:『黨的十八大精神,說一千道一萬,歸結為一點,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也是貫通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思想體系的主線。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委班的講話中,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發展的歷史深度上闡述了今天我們黨為何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他把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發展史劃分為六個時間段:空想社會主義產生和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勝利並實踐社會主義、蘇聯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的探索和實踐、我們黨作出進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決策並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總書記非常明確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六個時間段中的一個完整階段並加以論述,這實際上指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哪裡來、又往哪裡去,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之所以要從世界社會主義思想的源頭講起,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發展講起,就是要說明,我們黨在推進革命、建設、改革的進程中,是怎樣經過反復比較和總結,歷史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的;是怎樣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是怎樣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並且他得出了這個極其重要的結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還闡述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系。他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還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主線上,深刻闡明了改革開放以來,黨領導人民推進的偉大事業是一脈相承、與時俱進的。『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鄧小平同志為它確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這篇大文章上都寫下了精彩的篇章。現在,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思想體系,就是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彩篇章的最新成果。
總之,我們要從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世界社會主義500多年發展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奮斗史、新中國成立以來60多年建設史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30多年改革開放史上理解和把握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只有這樣纔能樹立起堅定的信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一定能代代相承、興旺發達,一定能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一定會對人類事業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