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舉行整頓規范房地產開發銷售中介行為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各地持續整頓房地產市場秩序,重點整治房地產開發企業和中介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住建部在會上通報了近期各地查處的30家違法違規房地產中介機構和開發企業。這是繼去年住建部連續三次通報96家違規房企之後,再次集中公開曝光違規房企名單。
在新一輪限購潮背景下,監管部門的重拳頗有意味。不少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嚴厲整治,坐實了房地產中介對房價瘋漲的『貢獻』。基於此,不少人開始扒出房地產中介的種種違規套路,但是,就房地產中介而言,他們最有效的哄抬房價手段是什麼?《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本報記者趙麗
1天之內,房價被推高180萬元。
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發生在北京市海淀區,涉事房產為中關村(9.210,-0.10,-1.07%)區域的一套學區房。
用『被推高』來描述房價上漲,原因在於,在房主規定看房的日期內,房地產中介共帶幾十撥購房者看房,連番出價,最後的結果就是上面的數字——漲價180萬元。
有人或許會說,這可能是購房者執意加價,關房地產中介什麼事情?
但是,越來越嚴的監管從一個側面佐證,在房價上漲這件事上,房地產中介撇不開關系。
囤房關鍵在把控時間差
『最近這麼調控,房價有松動嗎?』
對於這個問題,一名房地產中介通過微信如此回復劉芳:
『短時間沒有。』
『還是缺房?』
『能買的人減少了,可買房的人還是遠遠大於再收房源數量。開始博弈了。』
以上對話是房地產中介給劉芳所發信息的部分內容,每一句話都在暗示劉芳,房價還要漲,而且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到。
在北京市房地產中介行業協會秘書長趙慶祥看來,一般老百姓買房就是買漲不買跌,預期很重要,所以房地產中介就是希望營造房價繼續上漲的氛圍,以此促進成交。
這樣的評價,在北京市民張啟明的購房過程中得到了些許印證。
『房地產中介完全倒向賣家,以滿足賣家對高房價的要求。』張啟明說,賣家預期高是正常的心理,『但令我憤怒的是,房地產中介傾倒性地幫著賣家,抑制了市場公平公正的交易』。
對於『傾倒性』的形容,張啟明是這樣解釋的:『賣家的定價基礎一般是市場裡上一套房屋的成交價格,且價格一般會比上一套同戶型均價要高。我接觸的房地產中介為了促成購房者接受賣家提出的價格,會用自己內部的一些「僵屍房」去提價,讓購房者認為市場預期又漲了。所謂「僵屍房」,是指那些掛在網上1年以上,永遠不成交、價格永遠跟著市場漲的房屋,這些房屋多來自房地產中介手裡的出租房。』
根據張啟明的說法,房地產中介在利用『僵屍房』抬價的同時,還會囤房,制造供給緊張的氛圍。『房地產中介不會在同一時間將所有要出售的房屋掛到網上,而是賣出一套再掛下一套在網上。所以,在同一時段,購房者無法獲得對稱的市場信息,會誤認為該時段只有一家在賣房,幾名購房者都在爭著買這一套。在這種氣氛下,房屋的價格自然任由賣方定,而且這種人為造成的稀缺加速了房屋成交時間』。
不過,張啟明坦承,關於房地產中介囤房的分析,來自他個人的觀察,不一定具有普遍性。『我作出囤房的分析,原因在於,我與房地產中介接觸了3個多月,其間都是一套房屋剛完成交易手續,幾乎就在完成交易的下一秒,房地產中介會掛出下一套房子,這3個多月時間裡一直都是這樣』。
不過,這真的不具有普遍性嗎?北京市民曹高傑的賣房經歷作了否定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