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治國理政新實踐·四川篇】四川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算好生態帳
2017-03-22 20:11:46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針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矛盾,四川省委、省政府深刻領會、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市場需求導向,進一步優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主攻農業供給質量,加快發展川茶、川酒、川菜、川藥、川果等『川字號』特色產品,增加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供給。

  繼昨日人民日報兩個重要版面關注四川後,今日人民日報再次重磅關注四川:

  人民日報截圖

  制圖:蔡華偉

  核心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兩會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堅持市場需求導向,主攻農業供給質量,注重可持續發展,加強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供給。

  四川梓潼探索發展種養結合的綠色農業,以種植規模確定養殖規模,以養殖規模確定種植規模,把污染源變成了資源,在加強供給綠色有機農產品的道路上取得了先進的經驗。

  初春,油菜花盛開的季節,溫度還沒上來,穿了一件薄外套的老梁站在豬捨外面淺淺的丘陵上,小風一吹,他不禁縮了縮脖子,嘴裡嘀咕著:『一群豬在圈裡還有地暖,外面反倒冷颼颼的。』

  老梁叫梁洪華,今年48歲,是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石牛鎮富強村富強核桃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

  雖說是核桃專業合作社,可記者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蜜柚樹。

  老梁有點不好意思:『先是種核桃,後來發現蜜柚效益好,就越種越多,現在反倒比核桃還多了。』

  兩棟豬捨看上去很先進,記者本想進去看看,老梁卻面露難色,『現在只有管理員能進,咱們進去還得洗澡消毒換衣服。你們不是想了解種養結合的綠色農業嗎?這真正綠色的,都在屋外頭呢。』說到這兒,老梁指了指不遠處的幾個大坑。

  定標准——

  一畝地可以消耗6頭豬排泄物,種地得配合養殖

  順著老梁的手勢,記者看到了一連三個大坑,中間有坑道相連。老梁解釋說,這是糞污還田的設備:豬捨的糞污通過管道排到蓄糞池中,經過固液分離,沼液進入厭氧池滅菌,固體則可直接用於還田或加工成有機肥。而沼液經過厭氧和有氧處理,再與一定比例的水進行搭配稀釋,最後用於灌溉。

  糞污還田並不少見,這怎麼就更環保綠色了?看出了記者的疑慮,老梁說:『我們這個養豬場,是根據蜜柚田的面積,以種定養的。』『以種定養,就是根據已有的種植面積,按照一定的比例專門進行配套養殖場建設。』四川省農業廳畜牧業處副處長付建勇在旁解釋說,除了以種定養,還有以養定種的做法,目的就是在種養結合的過程中,通過『固液分離—沼氣淨化—乾糞還田—沼液灌溉』流程,實現養殖場與果園的生態循環。

  『現在,要是有人想養豬,就得先找好對應的種植區域,否則不批准新建養殖場。反之,如果你想種地,就得提前規劃出養殖場來。』付建勇說。

  『這兩個豬捨,一年能出欄4000多頭豬,按照一畝地消耗6頭豬排泄物的比例,差不多能管700畝地左右的有機肥供應。』老梁笑著說。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遲灝

【專題】習近平治國理政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