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魔鬼焊接』難題
在所有工序中,有一道被焊工們形容為『魔鬼焊接』,即為了使核電產品被輻射的冷卻劑能夠在一個封閉的回路裡循環,需要用堆焊的方法,在內壁『鍍』上一層耐腐蝕層,形成核電設備內部的隔離層,實現承受高溫、高壓的同時抵御腐蝕。200多攝氏度的鋼構件和一條不能出現差錯的環縫,白映玉進行了一次重大的焊接技術突破。
『魔鬼焊接』所焊接的內壁,由於技術的要求,其構件本身是一個被預加熱到200攝氏度左右的金屬結構,作業的體感溫度能高達70攝氏度以上,焊接時需要隨時攜帶移動空調。
『火星飛濺到鞋子裡時最難受,我們鞋子穿得緊,在焊接完之前,只能一直被燙著。』白映玉工作時穿著防護服、特制耐高溫鞋,地表溫度高達180攝氏度以上,『我們平時穿的普通鞋子踩在上面會化掉。』
『一次性焊接成功率低,主要原因是我們都在高溫、狹小空間內作業。』白映玉描述,這個1.5米左右高的空間,焊工需要鑽進去作業,無法站立,『每一班要2個焊工輪著進去,每一次只能在筒內待15到20分鍾,而每個人操作手法又不一樣。』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白映玉帶領同組焊工進行焊接前的風險防范,並規范每一個操作細節,之後她將整個操作過程固化下來,在小組形成記錄並推廣。現在這道工序,能通過X光射線、超聲波渦流等所有產品焊接安全性檢查。
2013年,白映玉參與完成8臺質量要求極其嚴格的蒸發器『魔鬼焊接』任務,而且工期一臺比一臺縮短。2014年,公司六臺蒸發器的全部魔鬼工序,在熱處理前、後的兩次探傷檢驗均是一次性通過。如今,這種一次性通過的手法成為白映玉班組的核心技術,完成時長則由10天縮短至7天。
她眼中的工匠精神
專注嚴謹堅持
專注、嚴謹和堅持,這就是白映玉眼中的工匠精神,她成立起勞模創新工作室。做技術創新、技術攻關,並且把攻關成果進行總結和推廣,帶出更年輕的團隊,『核電設備,哪怕焊縫中有一個氣孔的存在都可能導致重大核事故,我所追求的,就是工作中盡量做到一次乾對,一次乾好。』(文、圖/記者王曉全通訊員翟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