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面問題日益凸顯
共享單車的快速發展,給傳統自行車制造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釋放了產能並且產生了規模化效應。不過,也給行業提出了新的挑戰,將對傳統自行車產品市場帶來衝擊。
一是需求將迎『天花板』。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共享單車不斷取代現在的城市輕便自行車。未來,國內自行車市場總的需求量將由現在的2500萬輛下降至2000萬輛左右。
『今年產量會很高,明年就可能減少了,共享單車普及程度越高,對傳統產品的衝擊就越大,需求此消彼長。』劉學權表示,隨著共享單車運營企業開發國外市場,未來也會衝擊國外的自行車傳統業務和渠道。
二是部分企業陷困境,引發行業再『洗牌』。未來總需求的下降對已經產能過剩的自行車行業來說是雪上加霜,尤其對那些沒有研發能力,拿不到共享單車訂單的中小型企業,更是生存的挑戰。
三是行業標准缺失,政府監管空白。記者采訪發現,由於共享單車的使用環境『較為惡劣』,企業按現有標准生產的部分車輛是『不符合要求』的。之前的一些零部件標准沒有考慮到共享單車『防盜耐用少維護』的特點,而實心輪胎,智能鎖這類『新裝備』,目前則根本沒有標准,每個企業做的都不一樣,相關部門無法進行有效監管,市場亟須建立規范統一的行業標准。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新聞
熱點新聞
圖片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