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擴大並穩定貨源?
政府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建立規范有序的電子廢物回收體系,提高回收的便利程度。比如在加拿大,政府為居民提供最近的回收站信息。澳大利亞政府建立了覆蓋全國的4000個正規的舊手機回收點,方便公眾自行前往或免費郵寄。
手機生產、流通企業也要發揮積極作用。『未來可以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誰制造誰回收,誰生產誰處理,誰污染誰付費。』溫宗國表示,在此基礎上推廣『逆向物流』,能很好地解決手機回收『最後一公裡』的問題。『給消費者送新手機的同時收舊手機,並提供一定的優惠或折扣。』
據悉,華為等國內企業已經開始推出回收服務,但對整個市場的推動作用有限,手機回收的各環節仍待完善。『其實,如果整個行業鏈條正常運轉,會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唐愛軍感嘆道,『回收手機跟生產手機一樣,要每個元件相互配合,纔能做好。我們需要找到多方共贏的平衡點——政府勤督促、公眾願意給、企業積極收、下游安全拆。』
第三,要加大對用戶隱私的保護力度。在日本,手機回收企業為了讓用戶放心,會通過使用軟件、終端鑽孔等多種方式清除個人信息,且整個處理過程在專門設施中進行,防止泄密。劉纔田介紹,他的回收公司已研發出一套軟件,能徹底清除私人信息。如果是上門回收,會當場立即清除。『口碑建立起來之後,不少用戶拿著十幾臺手機找我們,表示不在乎拿多少錢,只求保證信息安全。』
最後,要加大環保宣傳力度,推動手機用戶積極參與回收。資料顯示,歐美國家的手機回收率達30%—40%,是我國的幾十倍。唐愛軍回憶道,她在歐洲的舊物回收處看到很多居民驅車十幾公裡,就是為了把衣服、手機、微波爐等家用廢舊物品分類放入回收箱,並且分文不取。(趙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