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斷隱形收益是打假關鍵
除了相關部門的合力介入,各家正規社團也在與『李鬼』賽跑,加大了防偽力度。比如,中國美協在官網開發了會員自主更新系統,便於人們查驗對方身份真偽。
不過,在藝術市場分析人士劉力看來,如此做法,依然是『頭疼醫腳』。『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撇清真偽,而是要阻斷源源不斷滋生細菌的溫床。』在他看來,不排除部分人的確因為對方騙術過於高明而上當,但更多躋身山寨社團的,可能是出於種種考量後心甘情願上當。『這個過程更像是「姜太公釣魚」,一方以炫目的名頭為誘餌,另一方只管掏錢「上鉤」。根本沒人在意真假。』
劉力認為,破解這類與錢有關的騙術,還得回到錢上面做文章。『讓協會、學會,或是其他組織,與經濟利益脫鉤,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在他看來,一些為官方認可的正規社團並沒有起到好的示范。諸如,沒有人脈背景,再有能力也難以成為其會員,而一旦成為其中一員,各種好處就紛至沓來。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其所謂『身價』會火箭式飆昇。以藝術界為例,美協會員的作品價格要比非美協會員的作品價格高出一大截,這是不成文的顯規則,『其實這是很不正常的。』
『國內早年間的協會、學會其實樹立了好榜樣。』劉力解釋說,那時的社團更像一批志趣相投者的自發式聚集,成員間相互認同,互為砥礪,『不像如今,想入會首先得滿足各種不相乾的條件,擠破腦袋進去後只待「坐地分錢」。』
『關鍵還在於堵疏結合,一方面加大治理山寨社團,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企業或個人確有加入社團、獲得正當評價的需求。』張瑞平說,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如今相關的正規社團組織過於稀缺,導致『僧多粥少』,『只有從需求層面下功夫,纔能讓眾多潛在會員不會明知有假卻偏向虎山行。』(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