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記者沿街調查:共享單車屢遭毒手 『死法』千奇百怪
2017-03-06 10:26:24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對話

   『破壞的原因是人為的』

  對話人:某共享單車公司客服

  在采訪中,大多數用戶對這種肆意破壞公用交通工具的行為表示氣憤和反對,針對這種現象,北青報記者以普通消費者的身份撥通了某共享單車公司的客服熱線。

  北青報:目前大量被損壞的車輛由誰修?

  客服:我們公司定期收集各種被損壞的車輛,集中維修處理,更改密碼,然後再進行投放。

  北青報:既然很多單車都存在破損的危險性,如果用戶使用時發生意外怎麼辦?

  客服:我們公司都為實名認證的用戶投了意外保險,一旦發生意外,合法權益能得到保障。

  北青報:對於如此多的被破損的單車,你們是否有調查是誰的所作所為?

  客服:我們調查過,損壞的主要原因是人為破壞,但具體是誰做的無可奉告。(文/實習記者裴劍飛)

  說法

  共享單車暴增售後服務不能降低

  針對共享單車屢屢在街頭遭到破壞的現象,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表示,近一段時間,特別是進入春季以來,共享單車迎來暴增,數量呈幾何數增長,在商家不斷用數量佔據市場的時候,售後服務也要成比例增加纔行,不能因為數量的增多而降低車輛安全使用的狀況。

  陳音江說,共享單車屢遭破壞的原因是很復雜的,商家投入的車輛越多,維修率自然會增多,這就需要提供服務者的商家在增量的同時,更要增加售後服務的力度。

  消費者花錢用車,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可乘的共享單車就是商家應該履行的服務義務。但現在看來,一些商家在售後上的服務投入,顯然沒有跟上車輛投入的速度。而且隨著共享單車市場佔有率的穩定,誰的服務更好將成為留住消費者的關鍵。

  『車輛無法使用,消費者會進行保修,一輛車長期停放在一個地點無人問津,這些都能夠通過系統和定位獲知信息,維護隊伍充足、到位,應該不是問題。』陳音江說。

  除了售後服務,陳音江認為,在注冊條款和車身上向消費者明示車輛使用注意事項也十分必要。現在的共享單車車身上除商家的LOGO外,沒有任何使用提示。這都不利於消費者對車輛的保護和使用。

  針對車輛被破壞,他還建議,商家可以從車輛的設計標准入手,推出適應共享單車騎乘特點的新標准,如設計成實心輪胎,減少紮胎帶來的維護;設計不易拆卸的車輪等。(文/本報記者王薇)

首頁  上一頁  [1]  [2]  [3]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