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網絡媒體走轉改】編輯手記:平凡的感動
2017-03-02 18:20:47 來源:南方網  作者: 楊智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1月11日,蒙大哥張著一副標志性的笑臉,又一次出現在佛山龍山加油站。我也出現在一年一度的『情暖驛站』采訪現場。這個時候,離『情暖驛站』啟動日,還有兩天的時間;佛山龍山加油站也是一派忙碌,布置帳篷、分發福袋,志願者們投入最大的熱情,想第一時間把這些前期工作落實到位。

  紮在志願者群裡,一對90後小夫妻特別引人注意,他們是附近家具廠的外來務工人員,正利用下班後的閑餘時間前來幫忙分發福袋。一袋袋紅火火的福袋圍在他們周圍,也在王富忠、朱紅霞映出喜色。做慣手工活的王富忠、朱紅霞一經指點就上心,眼疾手快、動作利索,幾分鍾之下,他們跟前的福袋就堆成一小山,福袋上的『情暖驛站』字樣顯眼。

  丈夫王富忠說要來驛站幫忙,一開始,妻子朱紅霞心裡嘀咕,擔心忙不過來;可是王富忠堅持要來。同樣作為一名摩騎返鄉客,王富忠特別能理解歸途上的艱辛,若能換個身份,成為歸途上的一名志願者,他心底覺得有意義,他也想去遇見許許多多溫暖的瞬間。

  說起『摩騎返鄉』,王富忠不得不提到他的岳父。

  『他心底特別崇拜我爸爸』,朱紅霞說自己的父親在王富忠心底的位置。王富忠的岳父從1991年開始就一直在佛山九江鎮打工,拼命掙錢養家,日子一步步過得有起色。更令王富忠佩服不已的是,岳父十幾年堅持年年騎摩返鄉,不怕苦與累,一點兒都不輸年輕人。王富忠在岳父一家眼裡是一個好女婿,岳父打第一眼就喜歡王富忠,也就特別放心女兒這門親事。

  朱紅霞跟王富忠2011年在老家相親認識,他倆的第一次約會是到城裡,逛街、吃飯,走了一天,雖然僅是第一次相見,但是靦腆的倆人心底盛開了花。

  跟這對90後夫妻從親情到愛情,聊著聊著,聊了快一個小時;結束采訪的時候,已是晚飯時間。我們也想表達謝意,想請他們吃頓簡單的午飯。而王富忠、朱紅霞還惦記著要趕回家具廠吃午飯,因為王富忠的岳母早早給他們准備了午飯。我們幾番挽留之下,他們纔答應留了下來。

  朱紅霞打開盒飯,一夾起肉菜,就往愛人王富忠的盒飯裡放,王富忠轉過頭,一口方言,估計是叮囑朱紅霞多吃點。

  短短的盒飯時間,王富忠、朱紅霞胃口比較好,繼續跟我們聊起孩子在幼兒園的一些事情。說起大兒子特別想得獎狀而得不到時,他們眼裡都是當父母的疼愛;兒子得到了,他們眼裡又寫滿驕傲。盒飯時間很短,而這之於他們已成一種習慣,有時,在廠裡趕工,從外面訂來八塊錢的盒飯,三兩下的吃飯功夫過後,繼續忙活。

  這些年,王富忠、朱紅霞小兩口在龍江安定了下來,生活也越來越有柴米油鹽的味道,養兒育女,心裡也有了新的牽掛。每次離開老家的時候,王富忠、朱紅霞都試著哄兒子:『爸爸媽媽到外面打工,賺錢回來看你哦』,這方法果然湊效,兒子變得不哭鬧起來。

  春節過後,南粵大地,木棉花開,已返工的王富忠在微信上發出幾張兒子在老家地裡揮鋤的照片,直稱贊兒子是『小小男子漢』,幸福之情溢於言表。

  聽到這些,看到這些,我心裡也默默被感動。王富忠也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別看他顯瘦,在妻子朱紅霞那裡,是最有安全感的。王富忠、朱紅霞在合適的年齡成家,過著很多90後打工青年的尋常日子,他倆的一言一語,所講的事情雖小,但是,這就是生活。

  2月28日午飯時間,我打通王富忠的電話,回訪他的時候,他正在廠裡忙碌著。他說,年後回來,談不上特別忙。其實,也可以預計他們的日子還是像往常一樣,平平淡淡。

  每至年關,當我一次次地走近這些普通的外來務工群體時,我也在咀嚼一個個生活的滋味。

  去年,采訪蒙大哥的時候,我發現他竟寫得一首好詩,詩裡滿是生活的味道,我心底覺得蒙大哥就是打工詩人;前年,跟線采訪唐大哥,跟他回廣西老家,見到他一家在暖燈下吃上團圓飯的時候,我眼睛濕潤。今年,除了采訪王富忠、朱紅霞,當我跟線采訪摩騎群主江正文,聽他講起打工生活的波折時,我深深地佩服他的不容易,而又聽他講起一群摩騎打工兄弟的團結友愛時,我也跟他一樣看到生活的更多亮色。

  『情暖驛站』總不缺溫暖的人與事。兩年前,第一次參加『情暖驛站』志願活動的龐湃、王妍當年毅然退掉回家的車票,留下來服務春運,就是其中的溫暖代表。而且,這一退票舉動,成為溫暖的信號,讓他們堅持一年再一年地,奉獻於春運一線。

  在一線,用腳步去尋找溫暖,我記住了這些面孔,也記住這些平凡的感動。

責任編輯:遲灝

【專題】新春走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