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以來,四川網絡廣播電視臺經過精心策劃組織安排,開展了『新春走基層·網絡媒體走轉改』活動,有幸,我參與到此次采訪中,在除夕前,來到了適合休閑、散步、曬太陽的四川省涼山州,感受春天棲息般的溫暖。
打動人的絕不僅僅是春晚

既然是除夕前的走訪,那一定不能錯過的就是這裡最帶年味兒的地點——春晚分會場。
作為四大分會場之一,西昌也是第一次在央視春晚的舞臺上『露臉』,為了將最好的節目和舞臺效果呈現出來,央視導演組和眾演員們所面臨的壓力並不小。團隊裡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疲憊,眼睛裡布滿紅血絲。
和春晚分會場主創團隊一樣,自去年12月底起,來自西昌周邊7所院校和成都周邊藝術院校的群眾演員們,就先後來到西昌為節目做准備。舞蹈演員們幾乎無休,每天排練至少10小時,面對如此高強度的工作,演員們也都毫無怨言。
由於采訪時是白天,因此對導演組說的『水火交融』,以及電光美景的舞臺效果並沒有什麼特別形象的概念,直至播出的那一刻——2000多名女演員打著黃傘,身著美麗的彝族服飾,跳起彝族民俗朵洛荷。在四周表演區,1200多名男演員揮舞著火把奔跑。鏡頭昇起從空中俯矙,3300名演員共同組成一個紅色圓環圖案,周邊圍繞6堆火把,此時煙花昇空,美輪美奐。
而我,除了驚嘆於這樣的美景外,心底也多了幾分悸動……
漫步濕地冬日暖陽『醉』西昌

年,對於現代人來說,越來越多的體現為,團聚,放松。需要的是在一整年的奔波勞頓後,與家人愜意的、全身心的放松和休憩。
與很多地方讓人畏手畏腳的數九天不同,西昌藍天白雲的輕盈自在一定會趕走冬天的沈悶。
如果說陽光已經成為西昌的名片,那麼緊臨市區的邛海便是最適合沐浴陽光的地方。
這裡每年都會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慕名前來,無論是散步喝茶還是騎單車環行,亦或者泛舟湖上,都擁有別樣的樂趣。


依山繞水,天風海韻,碧海白沙,一望無際……遠離喧囂恬靜的美,在這裡得到了極致的體驗。摒棄掉車水馬龍的喧囂,只有鳥語花香,文藝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我想,這裡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並不是某一個固定景點的美景人情,漫步其中的悠然自得反而讓人來得放松與舒適。
彝鄉新居築起幸福美麗新村


在采訪間隙和老鄉們閑聊,常常聽見他們說:『現在我們的日子是越來越好了!』然而,讓我能真正從直觀上感受到的,是涼山州普格縣特補鄉特補乃烏村。這個以彝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聚居鄉,是全國重點貧困村之一。
從西昌出發,我們走了近兩小時的盤山路。在藍天青山的映襯下,當一座座坐落於白牆青瓦的新居出現在我們眼前時,特補乃烏村就到了。整的水泥路直通到戶,曾經的土路土房早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如今寬敞明亮的彝家新寨。淳朴的村民們圍坐在院子裡閑話家常,空氣裡彌漫著淡淡的柴火味,這山裡的一切,都顯得那麼質朴與純粹……
村民保期色哈是我們采訪的第一個村民,他是村裡的建卡貧困戶之一,為了改善家庭狀況,他曾在廣東的服裝廠打工,如今,建設幸福美麗新村的步子走到了特步乃烏村,通過建新房的契機,保期色哈回到了家鄉。
除夕前,保期色哈一家搬進了自己的新家。寬敞的客廳裡瓷磚反著光亮,大而舒適的沙發擺在正對大門的位置,天花板的裝飾有著濃濃的彝族風情,和曾經那個可以稱之為危房的房屋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他高興地告訴我:『幾年前,我根本沒有想過自己也能住上這樣的新房子!』。不僅如此,隨著政府政策的不斷優化,現在的保期色哈不僅養了二十多頭羊,還種上了烤煙、核桃,收入逐年遞增。
聽老鄉們講述著他們的故事,看著彝鄉的新變化,這一切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彝族老鄉們的淳朴熱情,還有他們發自於心的笑容。畢竟,心中有溫度,生活纔能踏實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