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作為一個正在經歷轉型的媒體人,『網絡媒體走轉改』於我而言,是新歷練,也是『心』歷練。曾經只願坐在辦公室編稿的我,在田間地頭、基層一線再次找回了初入行時的那份闖勁與活力,遇見了最美的風景,聽到了最動人的故事。
新:用腳采訪、用筆還原,網媒人紮進一線
『網絡媒體走轉改』,對網絡媒體采編人員是一次很好的鍛煉和學習機會。在這次歷練中,我真正體會到了何為『踩兩腳泥水,方能獲一手資料』。
2017年1月24日,采訪貴州長順縣白雲山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上午8點從貴陽出發,一路顛簸抵達采訪點時已是午飯時間。顧不上午飯,采訪從下車那刻開始……
60歲的新移民王文華一家,在新家過上了『鎮裡人』的生活,家裡購置了沙發、液晶電視等,還用上了電暖爐。老人說,過去老屋牆壁是用竹子編,糊點牛糞就算遮風避雨了。送孫子讀書,一天要走四趟山路,每趟都得走一個半小時……為了表達遷出落後老家的喜悅,老人熱情地邀請我們到他的老屋看看。
出發之前,當地乾部幾次勸我們不必再去,說那裡路程遙遠且路況不好,擔心我們吃不了苦。『路都是稀泥巴呢!要不給你們提供點資料?』面對村乾部的擔懮,我們只有簡單的想法??『去!不去怎麼能看到搬遷新移民的生活對比呢?』可是不久前,我還是一個只願坐在辦公室裡的編輯,連回家都不願意多走一段路。
正是找到那份紮進一線的激情,前往搬出點的途中,顧不上疲憊與暈車的不適,我與伙伴們熱情地商討著稿件的布局和寫作……
采訪結束,回到家中邊吃飯邊寫稿。夜深了,稿件在鍵盤的敲擊聲中終於完成。一整天的辛勤,此刻化作了滿足與欣慰。
心:動真情、寫實感,走心稿件傳遞溫情
2017年1月27日,是我第一個在工作中度過的除夕。
當天,我來到貴陽市兒童福利院采訪。第一次接觸孤殘兒童群體讓我有些小心翼翼,擔心過分的關懷會讓他們產生自卑。然而真正接觸到他們,我發現這些孩子與普通孩子並無區別。在社會和福利院的關愛下,孩子們熱情、活潑、聰明、陽光。其實,他們也有『爸爸、媽媽』。
童天財、李明珍夫婦就是8個孩子的『父母』。
2014年,童天財夫妻倆放棄了原本優渥的生活條件,搬到福利院與認養『子女』同吃同住、一起生活。自此,他們的春節都是在福利院的『家』中度過,與『子女』一起包餃子、吃年夜飯等。
『女兒』彤彤剛生下來不久就被遺棄。來到李明珍家時,彤彤一直高燒不退,生命危在旦夕。李明珍『媽媽』天天用溫水給孩子擦拭,來回往醫務室裡跑,挽回了她一條生命。2016年12月,夫妻倆13歲的『女兒』丹丹被愛心人士收養並帶到美國。現在,丹丹還經常跟他們視頻聊天,親切地喚著他們『爸爸、媽媽』……
正是這些動人的故事,觸動到了我心中最柔軟的部分,讓心靈一次次受到洗滌。通過『網絡媒體走轉改』,讓我相信『腳下有泥土,心中有溫度』纔能寫出更多有深度、有溫度的新聞作品。未來,我將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深入生活,繼續寫有新意、有價值、有分量的新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