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共享單車火爆 地鐵周邊三蹦子數量銳減
2017-03-02 09:39:56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影響

  黑車司機稱受衝擊收入減半

  在常營地鐵口開三蹦子的胡先生最近有些煩惱,從去年10月份的時候他就發現自己每天掙的錢開始減少,但當時並未十分在意。而最近他則明顯感覺到坐三蹦子的人越來越少,只有早晚上下班的人匆忙趕時間的時候纔會選擇坐他的車。

  胡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他開三蹦子好幾年了,之前每天能掙一百多,現在每天只能掙到原先的一半。『自從今年過完年,地鐵口密密麻麻地多了很多各家的網約自行車,紅色的、黃色的、橙色的,最近又多了藍色的,少說也有五六十輛。現在上班的人都騎這些自行車了。』

  胡先生稱他家住通州,每天早上7點開車到常營地鐵口拉人,下午四五點鍾就會往家趕,中午找個小飯館吃個飯接著在附近拉活兒。『最近有一些同行都不開三蹦子了,一些外地人過完年都沒有再過來,聽說他們有的去做了生意,有的找個工作去上班了。』

  北青報記者詢問胡先生是否知道開三蹦子存在安全隱患,他表示自己開車載人的時候都會放慢速度,『我開得很慢,會注意安全。』北青報記者坐胡先生的三蹦子從常營地鐵口到楊閘環島,其間他遇到了兩個紅燈,但是都沒有等到綠燈就開車過了路口。

  在褡褳坡地鐵站開三蹦子的王先生今年將近六十歲,他告訴北青報記者,現在網約自行車增多之後,三蹦子生意明顯就少了,『原來一天可以掙一百多,現在就四五十,只有在高峰時坐的人稍微多一些,有的人已經不開三蹦子了。』

  多名三蹦子司機都表示網約自行車直接影響了他們的收入,有的人已經開始謀求別的出路。

  專家

  共享單車填補最後一公裡需求

  北京交通大學創新創業中心主任、旅游系副教授殷平向北青報記者介紹,『最後一公裡』是困擾通勤人員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從政府在交通方面公共產品的供給來看,首先要解決的是大規模、長距離的公共產品問題。其次是城市內部的軌道交通,也就是類似於公交車、地鐵等產品的供給。從政府提供交通方面公共產品的考慮來說,一般是從大規模、長距離的再到小規模、細節化的公共產品。

  『「最後一公裡」往往就是從地鐵口到家裡的距離,通常也就是公交車兩三站的距離,人們等公交車的時間和花費與最後產生的效應是不匹配的,他們心想還不如花五塊錢很順利地就回家了。』殷平表示,提供這種『五塊錢回家』服務的運營方式則處於一個灰色地帶甚至是黑色地帶,因為它是不合法的。而且在運營上存在很多風險,不管是營運人還是乘坐人都要承擔很大的風險。

  殷平稱,就目前來看,現在已經到了提供小規模、細節化公共產品這個階段,因為現在我們城市之間和城市內部的鐵路、軌道等交通設施都相對完善了。共享單車就是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解決通勤人員『最後一公裡』的問題,並且是以一種規范的、被大眾喜歡接受的方式,所以這種填縫式的公共產品最終能得到消費者的支持。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