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四川宜賓農村公路『內幕』:騙補30萬少修300米
2016-12-28 08:51:00 來源:央視財經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一條公路三個裡程數縣裡、鎮裡和村裡都是一筆糊涂賬

  2.8公裡的路,記者一行實地測量下卻只有2.5公裡,兩者相差300米。村民說,最初發現公路長度不夠,還是剛修完路沒幾天,偶然聽修路的施工工人,結算工錢時說起的。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找到了當初參與修路的工人,他告訴記者,按當地修路的行業慣例,他們通常都是依據修了多少米的路,來算工錢的;當初他們修路的時候,施工負責人沒有說具體修多長的路,只是告訴他們40多天工期,按實際修路的米數來算工錢。在修完最後一段路,結算工錢時,這些修路工人被告知是按照2.5公裡的長度計算的工錢。

  工人擔心工錢和修路的長度不一定吻合,有可能沒算夠,於是他們自己拿皮尺實地測量一下,看看這條公路究竟有多長,結果就是2.5公裡,和原先說好的2.8公裡整整差了300米。

  對於修路工人來說,300米是工錢拿多拿少的問題,但是對於村民來說,卻大不一樣。村民聽說這個消息後,懷疑這裡面有問題,於是找到村委會,要求測量公路的實際長度和公布修路的明細賬目。催了好幾次,修完路快兩年了,村委會纔公布修路的賬目。

  2013年7月17日,合眾村村委會公布的村道硬化公路賬目收支明細賬,上面寫著:路總長2.8公裡,實際長度2.65公裡;每公裡34萬元,實際付95.3萬元。村民說,村裡公布的賬目上,寫的是2.65公裡;施工工人和村民實地測量是2.5公裡,但公路立項修建是按2.8公裡修的。一條路竟然出現三個不同的裡程數。

  那麼,這是一條什麼路?當初為什麼要修?資金來源又是怎樣的?村民告訴記者,以前村裡不通公路,只有一條蜿蜒曲折的羊腸小道,村民到12、3公裡外的鎮上趕集,走得快的也得走1個多小時,交通非常不便。2011年國家出臺了好政策,村裡召開村民大會,『一事一議』向上申請立項,修一條長2.8公裡的鄉村水泥路。按照國家農補的政策,資金來源來源主要由三部分構成。

  四川省宜賓縣觀音鎮合眾村村民:群眾集資一部分,交通局撥一部分,縣、市(政府)那些拿一部分。其中國家佔80%,群眾佔20%。

  記者了解到,當地有關農村鄉村公路的具體補助政策,主要依據200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四川農村公路發展的實施意見》。其中第13條規定:農村公路建設補助標准,通村水泥路(油路)補助標准為每公裡10萬元;不通公路村的通村公路補助標准為每公裡10萬元。

  合眾村村委會向村民公布的收支賬單上,明確寫有:路總長2.8公裡,國家補助資金28萬元,加上市縣政府、縣交通局等撥付的資金70多萬元;村民集資15萬多元,共95萬3千元。

  部分了解內幕的村民告訴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按照每公裡34萬元算,少了300米就差了10萬元錢,另外村民認為這條路的工程承包費用,也不是按每公裡34萬元結算的。以為村民告訴記者,他了解到的承包費是一公裡27萬元,2.8公裡就能有近20萬元的出入,兩項相加,就有近30萬元的出入。而更讓村民吃驚的是,實際上工程承包費用比他們知道的還要低。

  四川省宜賓縣觀音鎮合眾村村民:我只問了施工方究竟你們是承包了多少錢,他說45萬差幾萬塊錢,沒給我們,就是這麼一句話,這是我問到的。

  這位村民說,實際履行的工程承包合同,他沒看見過,但他手中有一份工程最初承包合同的復印件。不過,村民一口咬定這是一份假的工程承包合同,是給上級和村民看的合同。因為上面寫的是2.8公裡,實際上根本沒有2.8公裡。

  那麼,這份工程承包合同果真是假的嗎?記者注意到,這份合同復印件,施工方授權委托代理人一欄寫的是:邱松模,男60歲,住址:宜賓縣白花鎮下場街110號。記者決定按地址去找一下這位施工方委托代理人,以便進一步了解情況。

  幾經周折記者找到一個門牌號,是勝利街110號的房子,大門緊閉,只有一把生鏽的鎖,但這不是合同上寫的下場街。那麼會不會是下場街更名為勝利街呢?為了弄清真相,記者來到了白花鎮街道辦,一位當地土生土長幾十年的工作人員很肯定地說,沒有這個地址,也沒邱松模這個人名。為了更准確,記者來到當地派出所核實了解。白花鎮派出所民警也告訴記者沒有這個街道沒有這個人。

  村民們告訴記者,施工委托人是假的,這份工程承包合同復印件上,寫的承包金額為34萬元/公裡,也是虛假的,這不是真實的工程承包合同。

  那麼,從申請立項、簽訂工程承包合同、工程進度、施工質量到資金收支賬目等主要環節,作為工程建設單位的合眾村村委會,又是如何監督管理的?曾經做過三十多年村乾部的村民,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村裡使用這筆錢根本就沒有人來監管。

  那麼,對村民的種種疑問,當地村委會是怎麼看的?12月14日,記者來到合眾村村委會。村支書劉德勤告訴記者,只有鎮三資管理中心知道這個,其它的就是村裡把錢取了,然後打個條子就完了。

  村支書說,像他們這種比較偏僻落後的基層農村,以前村委會撥付給施工方的修路資金,一般都是打收條,很難嚴格按財會制度執行。而對於大家關心的2.8公裡公路究竟多長?修沒修水溝、護坡、堡坎的問題,村支書也說了他知道的情況。

責任編輯: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