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壯士斷腕』打造發展新動能(治國理政新實踐)
2016-01-29 14:31:54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陳煒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三年來,簡政放權系列舉措穩步推出。國務院相繼取消和下放了大量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本屆政府承諾減少1/3以上審批事項的目標提前兩年多完成。投資核准事項中央層面減少76%,境外投資項目核准除特殊情況外全部取消。資質資格許可認定和評比達標表彰事項大幅減少。特別是工商登記實行“先照後證”,前置審批事項85%改為後置審批。

  在經濟下行壓力之下,我國不搞強刺激,而是抓住了政府和市場關系沒有理順的“病根”,用改革的辦法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激發經濟的內生動力。

  2015年,全國新登記企業443.9萬戶,同比增長21.6%,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2萬戶,創歷史新高,創業創新蔚然成風。與此同時,商事制度改革通過為商事主體准入“減負”、為創業者“松綁”,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成為經濟運行的“穩定器”。

  “三年來,國家始終堅持和積極推進簡政放權、商事制度改革,將宏觀調控與深化改革結合起來,以激發活力增強創新動力。”王小廣說,未來要進一步把政府改革引向深入,最大化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的直接乾預,加快消除市場准入限制,繼續創新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

  在改革發展的道路上,簡政放權肩負重任。將改革推向縱深,就要堅決把該“放”的徹底放開、該“減”的徹底減掉、該“清”的徹底清除,用政府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

  以改革促開放,助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這是來自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最新成績單:截至2015年11月底,跨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從2014年不足2000萬美元快速增至30.4億美元;新建的各類跨境電子商務園區12個,引進企業330家。

  跨境電子商務被認為是提振外貿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借鑒杭州經驗基礎上,國務院近日批復在天津市等12個城市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為推動全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積極穩妥擴大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點,是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商務部部長助理張驥說,這既可吸引大中小企業聚集,促進新業態成長,又能便利有效監管,推動創業創新,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

  用改革促開放,以開放促改革。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擴圍,是我國簡政放權改革促進開放發展的最新注腳。

  開放是國家繁榮的必由之路。近年來,世界經濟處於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的深度調整期,我國國內則步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特別是隨著國際經貿格局調整和國內資源要素條件變化,我國傳統外貿競爭優勢弱化。

  面對復雜嚴峻形勢,十八大以來,我國通過簡政放權改革,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培育和擴大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

  在貿易便利化方面,我國出臺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舉措——

  從《關於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乾意見》到《關於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若乾意見》,從《關於促進進出口穩定增長的若乾意見》到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各項政策正在促外貿“優進優出”,打造外貿競爭新優勢。

  在投資便利化方面,一系列改革措施相繼出臺,對外開放新體制構建初具模型——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投資法》(草案)已公布,隨之取消外資三法確立的逐案審批制管理體制,探索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新修訂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大幅減少限制性措施;2018年起,中國將正式實行全國統一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

  從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到建立“負面清單”,簡政放權向縱深推進,為中國融入全球、開放發展帶來勃勃生機。

  一方面,我國繼續保持第一貿易大國地位,出口國際市場份額穩中有昇。“十二五”前4年,我國貨物貿易年均增速高於全球同期4.2個百分點。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增速超過30%。另一方面,2014年我國利用外資躍居世界第一,2015年利用外資穩中有昇,同時外資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服務業佔比超過60%。

  然而,國際金融危機的後續衝擊仍將發酵演進,我國重塑外貿競爭優勢、開拓對外開放新局面絕非易事。

  “要打造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優勢,需要有體制的保障,需要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的新體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說,要完善雙向投資布局,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協調發展。

  在引進來方面,要全面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促進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在走出去方面,要完善境外投資管理,健全對外投資促進政策和服務體系,提高對外投資便利化水平。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日前撰文指出,要通過與開放型經濟相關的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優化職能,促進資本、技術、人纔等生產要素順暢流動、高效配置,在更深層次上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新起點,新征程。以開放倒逼改革,簡政放權將助力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構建,促使我國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在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張彩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