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壯士斷腕』打造發展新動能(治國理政新實踐)
2016-01-29 14:31:54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陳煒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再取消150多項審批事項,擴大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點……新年伊始,接連幾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都涉及同一議題——簡政放權。

  黨的十八大以來,“簡政放權”始終是改革發展的一大高頻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堅強領導下,旨在理順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探索和實踐,在中國全面推開,蹄疾步穩。

  三年來,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成為穩增長促改革的堅實基礎。簡政放權之於中國,不僅是審批的減少、權力的下放,是“壯士斷腕”的自我革命,更是政府治理方式革故鼎新的跨越。

  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打造中國經濟新動能

  從今年1月1日起,重新修訂的《中央定價目錄》正式實施,其最大變化是政府定價項目砍掉八成左右。

  “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乾預。”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纔說,這一改革規范了政府定價行為,將政府定價權“曬”在了陽光下。

  價格改革破冰,就是要矯正政府“有形之手”的錯位,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簡政放權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轉變政府職能的“當頭炮”。這是基於歷史的啟示,特別是我國30多年來改革開放內在成功邏輯的啟示。

  經濟發展史表明,政府對微觀經濟運行乾預過多、管得過死,就會抑制經濟發展活力。而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取得的成就,正是不斷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乾預、逐步提高市場在資源配置中作用的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遵循這條規律,著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乾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問題。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副主任王小廣認為,當前我國正進入必須依靠質量效益提昇、創新驅動纔能保持健康發展的新階段,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就是要通過深化政府的行政改革和宏觀調控創新,為市場和企業的發展創造公平穩定寬松的宏觀經濟環境,使巨大的發展潛力不斷釋放。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彩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