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這三年,習近平全球治理十大成就
2016-01-18 11:54:00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田慧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成就五:提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建立更廣泛國際合作框架

  2013年,習主席提出了『一帶一路』的偉大倡議,目前已獲得60多個沿線國家和諸多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它以經濟和人文合作為主線,將中國與不同國家的發展規劃進行合理對接,代表了一個更大范圍的國際經濟合作框架,有助於國際經濟秩序朝著平等公正、合作共贏的方向發展。

  成就六:以最積極的姿態推動巴黎氣候協定達成,體現大國擔當

  綠色夢已經成為中國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節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2015年,習主席親自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系統提出應對氣候變化、推進全球氣候治理的中國主張,以最積極的姿態推動巴黎氣候協定達成,體現大國擔當。在國際舞臺上,中國一方面通過G20、金磚、APEC、中美、中歐、中法對話等平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進程;另一方面,以身作則加大對較不發達國家和島國的資金與技術輸出力度,建立『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幫助發展中國家提昇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成就七:積極完成自貿區建設,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

  中國目前在建自貿區19個,涉及32個國家和地區。已簽署自貿協定14個,涉及22個國家和地區。正在談判的7個,涉及22個國家。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自2012年11月啟動以來取得重要進展,有望在2016年結束談判。2014年APEC峰會正式啟動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進程。2015年中國分別同澳大利亞和韓國簽署自貿協定,對推動RCEP和FTAAP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成就八:持續深化南南合作,實現歷史性新跨越

  三年來,中國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合作邁上新臺階。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主持南南合作圓桌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為南南合作昇級提供了新理念、新模式和新動力,引領南南合作實現歷史性新跨越。習近平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承諾:中國將秉持義利相兼、以義為先的原則,采取一系列實質性舉措,包括建立『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加對最不發達國家投資、免除對有關最不發達國家債務,一起走向公平、開放、全面、創新的發展之路。

  成就九:推進中非務實合作,打造中非『命運共同體』

  中國和非洲,一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個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非洲是中國對外援助重點地區之一。2013年習近平訪問非洲時提出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2015年12月習近平再次訪問非洲,進一步提出『攜手並進、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中非友好合作新理念,承諾提供600億美元,支持中非10大合作計劃,推進中非合作進入全面務實推進的新階段。

  成就十:成立中國拉共體論壇,影響全球治理格局

  中國和拉美同屬發展中國家,都是促進世界多極化、國際關系民主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力量,中國政府一貫重視發展同拉美國家的關系,近年來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拉關系進入加速發展軌道,各領域合作不斷擴大和深化。習近平主席上任以來,兩次訪問拉美,特別是在2014年7月份,在巴西舉辦的中拉領導人會晤上,正式成立中國拉共體論壇。中拉雙方在全球治理、可持續發展、氣侯變化、網絡安全等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持有相同或相似立場,在聯合國、世貿組織、20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等保持著良好合作。推進中拉全面合作關系,符合中拉雙方的共同利益,也有利於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和發展。

  總的來看,十八大以來的3年,在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以更加自信、更加主動的心態在全球治理中發揮了重要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的作用。在全球治理議程上,中國正從規則接受者向制定者轉變,從被動參與者向主動塑造者轉變,從外圍協商者向核心決策者轉變。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室副主任田慧芳)

首頁  上一頁  [1]  [2]  [3]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