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長征路上學黨史|長汀熱土燃新火,『紅文化』蝶變『金名片』
2024-08-30 08:28:38 來源:中新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新網長汀8月29日電(劉越)夏末秋初,綠水人家繞。順著講解員的引導,『而今邁步從頭越——長征路上學黨史』采訪調研團成員來到龍岩市長汀縣濯田鎮水口村汀江畔。

  放眼望去,沃野平疇,風卷起絲絲涼意。汀江悠悠流過,渡口古朴靜默,它們曾共同見證中國革命史上輝煌的一頁。

  斗轉星移九十五載,如今的江畔渡口,已舊貌展新顏。借由紅色文化的深厚底蘊,如今,新長征道路上的新一代們,在前輩奠定的堅實基石上,翻開歷史與未來交織的璀璨一頁。

  『紅旗躍過汀江』

  水光山色中,一條青石板路寬大平整,連接著水口大橋和紅軍渡口。這條路叫『紅軍街』,比水口村民委員會副主任蘭根祥的年紀還大。蘭根祥說,紅軍街原本不叫紅軍街,叫『渡口老街』;沿街的汀江上原本也沒有橋,往來百姓全靠江上的船工往來擺渡。蘭根祥的爺爺蘭生發,便是這樣一位擺渡人。

  1929年5月20日,蘭生發遇到了一群特殊的船客。那一天,毛澤東率領紅軍抵達水口准備渡江時,暴雨突降,江水猛漲,敵人離他們僅一天路程。關鍵時刻,紅軍找到9條木船、18位船工,僅用6小時,全軍3000餘人成功渡江。

  甩開追敵後,紅四軍經涂坊、南陽,直下龍岩、上杭,解放了龍岩、永定、上杭等廣大區域,閩西革命根據地初步形成。為贊揚閩西革命大好形勢,毛澤東揮筆題詞: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岩上杭。

  提起這段『紅旗躍過汀江』的歷史,蘭根祥難掩驕傲。他告訴記者,如今自己家中還留存著當年爺爺搭載紅軍渡江時用過的竹篙、槳板等物。

  『聽老一輩人說,我爺爺隸屬於兩大船幫之一,我們家族都靠橕船為生,我父親也是橕船的能手。小時候我還跟父親一起去橕過船,橕船擺渡,讓老百姓過來趕集。』

  直到水口大橋通車,蘭根祥一家『靠水吃水』的祖傳手藝纔宣告終結。而擺渡人的『上岸』,不過是近年來水口村巨變中,一道小小的縮影。

  在當年擺渡人們行舟悠游來去的渡口旁,一棟造型奇特的建築映入采訪團的眼簾——展館整體結構形如『四』字,寓意『紅四軍』,中間紅色砌磚組成『八一』字樣,九面旗幟浮雕象征九條船載著紅軍渡江。

  這座於今年5月份剛剛開館的『紅旗躍過汀江』文創服務中心,是水口村發展紅色文旅事業的『重地』。蘭根祥介紹,近年來,水口村利用『紅旗躍過汀江』這一紅色故事,推動紅色旅游發展,通過『紅綠融合』的策略,結合水口村的地理優勢,打造『一江兩岸一渡口,一街一亭一座館』的文旅格局。

  『自2024年5月20日開館到現在,我們接訪了上百次的團隊人員,創收40餘萬元。』同時,蘭根祥還提到,村中正在積極建設研學中心,並期待下半年投入使用,為紅色研學和黨建活動創造更好的條件。

  不僅如此,包含英雄酒肆、紅糖鋪子、紅軍驛站等在內的紅軍街,為村莊帶來了顯著的經濟增收。而值得一提的是,當地村民也熱衷於為這條紅軍街的建成添磚加瓦。

  紅軍街上黨和群眾的『雙向奔赴』

  『很多村民捐了菜地,還有鄉賢捐了宅基地,就連老青磚都是他們捐贈的。這條紅軍街的建設,離不開老百姓的支持與幫助。』

  蘭根祥回憶,在老街翻新時,一位50年黨齡的老黨員找到村乾部,捐贈了一棵20多年的棗樹。他說,『我也要為我們的紅軍街出一份力,給紅軍街「增綠」。』

  如今,這棵掛著一塊紅布的棗樹已枝繁葉茂。95年前,水口村民載紅軍渡河;95年後,黨員給水口群眾捐樹。如同這樣的『雙向奔赴』,從革命年代到和平時期,在水口村中時有發生。

  臨近傍晚,晚霞滿天。在那條青石板鋪就的『紅軍街』上,三兩村民或閑聊納涼,或含飴弄孫,怡然自樂。游大姐嫁到水口村已30餘年,她告訴記者,自從紅軍老街、文創服務中心等建好後,游客明顯增多了,特別是周末和節假日,村裡總是熱鬧非凡。看到水口村因為游客的到來而變得繁榮,她心裡特別高興。

  『村裡以前比較偏僻,沒什麼人來,現在政府花了大力氣裝修和打扮,村子變得漂亮多了,大家住得也更舒心了。』游大姐說,游客們來了之後,不僅會逛逛老街,看看文創館,還會到村裡的民宿和餐館住宿、就餐。

  『村裡有些店鋪賣酒和紅糖,但最受歡迎的還是一家奶茶店,生意特別好。』在大姐遙遙指向的石板路一側,一位小伙子正在櫃臺後嫻熟地調制奶茶。一旁的店鋪貨架上,還擺滿了紅糖等特色產品。

  小伙叫蘭嘉祥,1999年生人,他的店鋪在今年5月1日開張,是受到政府扶持的返鄉創業項目之一。村裡為他提供了租金優惠,第一年免租,以鼓勵他在老街開店。與村乾部溝通後,蘭嘉祥決定將店鋪定位於同時滿足本地人和游客的需求,『游客群體傾向於購買紅糖產品,而村民則更偏愛奶茶飲品。』

  蘭嘉祥透露,今年5月左右,村裡多家店鋪同時開張,這與老街的整體改造密切相關。作為本地人,他深刻感受到這條老街從兒時到現在的巨大變化,特別是基礎設施的完善和環境的美化,讓老街煥發了新的生機。

  『村裡新增了花圃等基礎設施,主街道也變得更加寬敞和美觀。這些變化不僅提昇了村民的生活質量,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來游覽。』

  『紅文化』蝶變『金名片』

  『長汀當地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我們采取了系統、有步驟的開發策略。今年恰逢紅軍長征出發90周年,以此為契機,我們重點打造了「紅旗躍過汀江」等項目。』

  長汀縣黨史方志室主任王英提出,紅軍渡口在中央蘇區時期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挖掘和宣傳這段歷史,能夠為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積極影響。『如今,水口村已逐漸成為旅游打卡點,游客們得以在這裡重溫紅色黨史,凝聚力量,繼續前行。』

  從老一輩橕船為生的艱辛,到水口大橋的崛起,再到如今紅旗飄揚下的紅色旅游熱潮,水口村見證了時代的變遷,更見證了紅色文化如何一步步成為推動地方發展的強大動力——這一點,在走訪調研長汀縣各大紅色遺跡時,采訪團亦深有感觸。

  南山鎮中復村,村民上官大姐開了一家供游客休憩的冷飲店,年近七十仍能日入四五百元,她喜笑顏開;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舊址內,看著一撥又一撥研學的孩子,景區去年超百萬游客人次的成果,讓紅色講解員李艷斌難掩驕傲;汀州鎮西外街羅漢嶺下,每年來瞿秋白烈士紀念園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游客絡繹不絕;福音醫院外,古街人流熙攘,一片片繪著『民宿』『客棧』的彩旗隨風飄揚……

  近年來,長汀縣充分發揮黨史事件多、紅色資源多、革命先輩多的獨特優勢,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打好革命老區牌,主動融入全省、全市文旅產業發展大局,且成果斐然。今年上半年,全縣接待游客達466萬人次、比增17.8%,實現旅游收入45.12億元、比增27.2%。

  王英特別強調,長汀在中國革命歷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獨特的紅色歷史和文化使其持續吸引國內外游客前來參觀。『希望更多人能夠了解並宣傳長汀的紅色文化和生態文化,讓這座旅游城市走向世界。』

  歷經九秩崢嶸歲月,紅色江山在代代傳承中熠熠生輝。讓紅色資源『活』起來,把紅色名片擦『亮』來,使紅色旅游『火』起來,長汀當地的乾部群眾,通過創新方式,讓紅色旅游熱潮湧動,使承載厚重歷史的『紅文化』,蝶變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金名片』。

  長征路上學黨史,『學』一字,或許不僅旨在回顧歷史,更是為了沿著前人的腳步,創作新時代的新藍圖,找尋紅色文化轉化為經濟發展動力的新路徑。在這條新時代的新長征路上,我們正以前輩的輝煌成就為基石,奮力書寫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逐夢新篇,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的征程中熠熠生輝,永載史冊。(完)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