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高標准農田,建好更要管好用好(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
2024-08-29 08:51:3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眼看玉米躥到一人多高,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紅石橋村種糧大戶朱勇春,打算趕在收獲前再澆一遍『灌漿水』。

  接好水管,掏出水卡,在農田灌溉機井控制終端一刷,『嘀嘀嘀』,故障提示音響起——井口咋不出水?朱勇春趕緊給紅石橋村農田水利設施網格長、村黨支部書記朱振抄打電話。

  朱振抄騎著電動車匆匆趕來,仔細查看後,估摸著是機井供電線接觸不良,他當即通知管護員:『老馬!村東頭,勇春家的地澆不了水,估計是供電問題,你過來看看。』

  不到20分鍾,網格管護員馬金生帶著全套電工設備來了。不一會兒,換了接線柱,機井『咕嘟咕嘟』抽出了水。『政府幫助建設高標准農田,保障更到位、增產有底氣。』朱勇春舒了一口氣。

  隨著農業現代化發展,越來越多符合條件的農田改造成了高標准農田。目前,河南省已建成高標准農田8600多萬畝。

  高標准農田,建好更要管好用好。針對高標准農田機井及配套供電設施等管護難問題,河南省政府2020年3月出臺實施方案,明確全省高標准農田供電設施高壓部分由國家電網投資、管理,低壓部分和機井由當地政府建設後,交由村委會、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管護。

  『高標准農田設施中,機井和給機井供電的地埋線、接線柱比較容易損壞。所以,我們選了老馬當管護員。』朱振抄說,『作為網格長,我負責定期巡查全村的高標准農田設施,隨時接收村民反映的故障信息,第一時間安排維修。』

  明確了管護主體,還要創新管護機制。召陵區探索對高標准農田實施網格化管理,建立『一長三員』管護機制——村乾部擔任網格長,老黨員擔任監督員,有技術、責任心強的村民擔任管護員,農業專家、維修專家擔任技術服務員。

  馬金生在村裡乾了大半輩子電工,當上管護員後,每天往田間地頭跑,『我維修後,網格監督員朱先鋒還會回訪、打分。』

  今年6月,天氣乾旱,紅石橋村4口機井卻趴窩了。馬金生判斷是地埋線斷了,但不知斷的是哪一處。一個電話打到鎮裡,召陵供電所維修工人、網格兼職技術服務員黃建坤迅速趕來,用地埋線檢測儀找出了斷點所在。村民齊動手,挖土換線,當天機井就抽出了水。

  『近年來,我們累計投資約1.5億元,新建配電變壓器900臺,用於高標准農田配套電力建設和機井通電。』國網漯河供電公司配網管理部主任張菲菲說,『我們還派出職工兼職高標准農田網格技術服務員,義務提供維修服務。』

  召陵區現代農業產業園裡,機井、自走式噴灌機、水文?情監測站、氣象站、監測無人機等自動運轉,並通過物聯網與控制中心相連,實時顯示工作狀態。『這是我們著力打造的未來高標准農田樣本。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完善高標准農田建設、驗收、管護機制。」下一步,我們要依靠物聯網、大數據等科技手段,讓高標准農田管護更加及時和精准。』召陵區委書記李湛表示。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