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民族聚居社區裡的『歌會』
2024-08-25 19:53:07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壯家生來愛唱歌,這邊唱來那邊和,山歌聲聲伴酒喝,春夏秋冬都快樂,嗨嘹嘹囉……』記者近日走進廣西南寧市良慶區良慶鎮蟠龍社區,社區文體活動室傳來陣陣悠揚歌聲,從中能聽出歡樂而熾熱的心情。

  蟠龍社區常住人口2.7萬人,社區內居住有漢族、壯族、瑤族和?佬族等15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約8100人,是個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社區。

  在廣西,多民族聚居社區並不鮮見。廣西共有少數民族人口1880.8萬人,有壯、漢、瑤、苗、侗、?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世居民族和44個其他民族成份,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

  來自河池市羅城?佬族自治縣的覃謨嵩、何繼榮夫婦,年輕時就是文藝愛好者。2018年移居蟠龍社區後,他們結識了幾名熱愛唱歌的鄰居,平時有空就聚在小區的大樹下練習唱歌。

  『那時候我們唱歌沒有固定場所,風吹日曬雨淋都會影響練歌,聲音大了還會影響鄰居休息。蟠龍社區乾部得知情況後,給我們提供活動場地,讓我們到社區活動室練習,唱歌再也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了。』覃謨嵩說。

  ?8月24日,在廣西南寧市良慶區蟠龍社區文體活動室,居民們在一起唱歌。新華社記者陸波案攝

  目前,社區設立了歌唱角,成立了合唱團,各民族居民一起開『歌會』。遇上傳統節日,居民們還會身穿各族傳統服裝走出社區參加表演。

  潘金英是合唱團一員,60歲的她很喜歡這裡其樂融融的氛圍。『住在蟠龍社區,我感到很快樂,因為這個地方有很多民族住在一起,能見識到不同文化。音樂就像一根紐帶,把我們聯系在一起。』潘金英說。

  為更好打造各民族群眾交流的精神家園,社區還在黨群服務中心內建起『民族之家』,這裡有民族文化展示區、書畫室、民族課堂和法規政策宣傳區。同時,社區常態化開展非遺項目體驗、民族服飾展演、民歌比賽、民族文化知識競賽、民族團結趣味運動會等,還開設公益課堂,完善『老友幫幫團』『鄰裡議事會』『社企聯盟』等機制,實現『幸福共享』。

  蟠龍社區的文體活動室裡,音樂人趙羽正在教居民們演唱他的原創歌曲《幸福嘹嘹囉》。趙羽說:『有一些歌我認為需要與他人一起唱纔會完整、纔會美好,我跟蟠龍社區的阿哥阿姐們在一起就能找到這種感覺。』

  『居民們常常會帶來本民族的樂器,像侗琵琶、壯族八音等,大家在演奏磨合中興致很高,充滿激情。』在現場聆聽演唱的蟠龍社區黨委書記劉雁琳說。

  劉雁琳說,蟠龍社區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通過加強黨的領導、織牢精神紐帶、做好治理服務等『三個抓手』,積極創造各民族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六共』社會條件,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社區連著千家萬戶,除了滿足大家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需下大力氣服務好居民的生活需求。『近年來,社區收集並落實了800多條意見建議,涉及群眾關心的就業、教育等領域,我們努力實現「事事有結果、件件有回音」,讓大家住在這裡更舒心。』劉雁琳說。

  一曲結束,潘金英意猶未盡。她感嘆:『在這裡大家一起唱歌,未必歌曲有多麼精妙、音調有多麼准確,而是聚在一起就很開心,所唱的都是生活中自然流露出的真情實感!』(記者李歡)

責任編輯:江科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