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數據看如今的浙江義烏市:2023年出口額突破5000億元;匯集著26個大類210多萬種商品,關聯著3200萬名工人、210萬家企業;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吸引1.5萬名外商常駐,各類外資主體達8000多家;國際商貿城日均客流量達20萬人次……
改革開放使義烏成為從『買賣全國』到『買賣全球』的世界超市。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義烏考察時指出:『義烏小商品闖出了大市場、做成了大產業』。『這個地方,既不臨海也不臨邊,怎麼就變成了全世界的一個貿易中心呢?是因為義烏人做到了「無中生有」「莫名其妙」。』總書記再次談起『義烏發展經驗』。
針對義烏發展遇到的體制機制障礙,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時曾生動形象地打過比方:小孩子成長太快,而衣服太小,『得給成長快的孩子換上一件大衣服』。
2005年,義烏國際貿易額首次超過國內貿易額。常駐義烏的外商已有8000多人,境外企業在義烏設立辦事處近600家。然而,義烏作為一個縣級市,政府的管理權限,已經跟不上經濟社會發展速度。
改革開放大潮中,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缺一不可。
改革勢在必行。義烏這個『成長快的孩子』開啟了『換大衣服』的進程:2006年11月,浙江省印發《關於開展擴大義烏市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改革試點工作的若乾意見》,對義烏實行史無前例的擴權。2009年7月,原金華海關義烏辦事處,正式昇格為義烏海關,隸屬於杭州海關……
『換上大衣服』的義烏,不斷長高長壯:2011年到2023年,義烏的外貿進出口總額由255.04億元增長至5660.5億元,增長了20多倍。
在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中成長更快的『世界小商品之都』,持續上演換『衣』記。
裁量新『衣』,義烏審時度勢,著眼的是拓展國內國際市場、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
『以前我是「坐商」,坐等外商上門做生意;現在要上網當「電商」、走出去當「行商」。』來義烏打拼20多年的張吉英,將傘賣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張吉英說,現在與父親當年教她的『種田不離田頭,看店不離櫃臺』不一樣了。去年她跟隨義烏的『品牌出海』計劃,赴日本、迪拜等地參展,今年5月去摩洛哥參加經貿對接會。
在義烏做生意的多是中小微企業,單個企業出海的風險相對較大,更適合抱團出海。為更好融入服務新發展格局,2023年,義烏實施『品牌出海』行動,組織境外經貿團28個,招引全球采購商超100萬人次。如今的義烏國際商貿城,70%以上商戶兼營線上線下生意。2023年,義烏直播帶貨68.3萬場,平均一天直播1871場。
定制新『衣』,義烏精准施策,錨定市場功能和政府行為的最佳結合點。
6月15日,滿載110個標准櫃貨物的中歐班列,從義烏西站鳴笛啟程,奔赴德國杜伊斯堡。這標志著長三角地區首趟境內外全程時刻表中歐班列順利開行,全程用時由原來的19天縮短到13天,運輸時效和市場競爭力大幅提昇。
『過去義烏商品出口,一般先陸路轉關,到上海、寧波等港口後再走海運,不僅繞路,而且各國間的通關手續也比較繁瑣。』義新歐貿易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葉秋然說,『用一趟火車把貨物從義烏送到歐洲,這是來自市場的強烈需求,但現實難度極大。』
改革,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到深化。2013年秋天,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新的發展勢能澎湃奔湧。2014年11月,首趟『義新歐』中歐班列從義烏駛往西班牙首都馬德裡,迄今已累計開行超7400列。義烏國際商貿城商戶劉軍明說,過去由於沒有直接的出口通道和出海口,與中亞國家少有業務往來,現在中亞五國已成為他的主要客戶集聚地。
趕制新『衣』,義烏挺立潮頭,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
7月2日,一排排新能源汽車整齊停放在義烏港機動車登記服務站。隨後,義烏港工作人員把新能源汽車開進了集裝箱。『這一次我們提供的海事前移服務,讓原本需要在寧波港完成的新能源汽車裝箱、海事查驗等流程,提前至義烏港。』海事執法人員陳磊說。
這背後在於以開放促改革創新。義烏與貨物吞吐量世界第一的寧波舟山港連接起來,成為寧波舟山港的『第六港區』,實現海鐵聯運班列出口集裝箱『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不靠江、不臨海、不沿邊的浙中內陸縣,形成了『陸、海、空、鐵、郵』立體式開放新格局,讓『買全球、賣全球』變得觸手可及。
看點還在於,以小商品聞名於世的義烏國際商貿城,如今有了大商品——全國首個新能源產品市場已於去年投用。從太陽能照明燈到新能源汽車,這裡幾乎可以買到市面上所有的新能源產品,彰顯著中國『新三樣』的勃勃生機。
這背後還在於以開放促發展。義烏依托四通八達的物流網絡,從零起步打造光伏光電產業。2023年,這一產業產值超過800億元,成為義烏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縮影。義烏,正在穿上最新潮的『衣服』。
一次次換新『衣』的過程,是一次次『無中生有』、創新創造的過程,也是一次次集聚各種生產要素的過程。
『群眾推著政府走,政府領著百姓跑』。讓『雞毛飛上天』的義烏,一次次『無中生有』、有中生新,漸至小商品無所不有。
義烏人感慨:義烏發展看似『莫名』,其實有『其妙』——『妙』在充分尊重群眾首創精神,打『市場牌』、吃『改革飯』、走『開放路』,市場和政府各就其位、各展其長,『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協同發力。
新時代新征程,義烏正在書寫『小商品大市場,不斷再造新的輝煌』時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