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文旅融合打開消費增長新空間 創新利用助力傳統文化開闢新『賽道』
2024-06-23 14:15:00 來源:央視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央視網消息:長沙銅官窯始於初唐,盛於中晚唐,其燒制技藝傳承千年。自1956年被發現以來,出土文物已過萬件。2011年5月23日,長沙窯銅官陶瓷燒制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項技藝得到更進一步的保護和發展。現在,當地不僅陶藝館、陶瓷廠在傳承技藝,當地政府還建設了陶瓷專題博物館——長沙銅官窯博物館。

  每逢節假日,長沙銅官窯博物館都有陶藝體驗活動,孩子們不僅可以把陶泥做成自己想要的器物,還能有機會得到非遺傳承人劉坤庭的現場指導。

  長沙銅官窯是與浙江越窯、河北邢窯齊名的中國唐代三大出口瓷窯之一。現在館藏展出的文物,最受矚目的就是『黑石號』沈船打撈出來的出水文物,帆船9世紀20年代末觸礁沈沒,1998年在印度尼西亞海域被打撈出海。

  2018年,長沙銅官窯博物館以專題展的形式展出了『黑石號』沈船出水文物162件(套)。船上滿載的中國磁器也為海上絲綢之路保留了珍貴實物,同時也證實了古代中國與中東各國之間存在著貿易往來。

  這件青釉褐斑貼花椰棗紋執壺就是當年回歸的代表作品之一。執壺通體施青釉,釉色青中略顯灰黃,肩、腹處模印貼花椰棗紋,其上覆蓋大塊褐色釉,形成三個橢圓形斑塊,突出了圖案的裝飾效果,器物造型和圖案特殊,是唐代長沙銅官窯生產的外銷西亞各國的產品。

  文旅融合發展讓老手藝有了新『賽道』

  如今,當地把銅官窯陶瓷元素引入了更多行業,通過文旅融合,讓老手藝也有了新『賽道』。

  從一團泥到一個成品,長沙銅官窯的陶瓷要經過練泥、施釉、燒成、出窯等70多道工序。練泥程度、燒制的時間等工序要點總結都是一代代手藝人們汗水的結晶,更是技藝的傳承和創新。劉坤庭是長沙窯銅官陶瓷燒制技藝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如今,劉坤庭已經培養了數百名學徒,他將自己的工作室變成了一個陶藝體驗館,讓更多的孩子和年輕人能夠接觸和了解陶藝。

  劉嘉豪是劉坤庭的兒子,這套出自他手的作品,器型、釉色的創意都源自『黑石號』的出水陶瓷,作品上面的詩句也是復刻而來。

  如今,當地從基礎配套硬件上入手,還原歷史風貌。出臺系列優惠政策,吸引各地陶藝匠人、文化名人和投資客商回歸並入駐銅官,為陶瓷產業復興鋪就『綠色通道』。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網絡同心 文明同行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