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立足實際,避免『簡單退出』(評論員觀察)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②
2024-05-21 09:01: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彭 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做好取與捨,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纔能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

  既謀一域,也謀全局,既關注發展前沿,也守住民生產業,綜合研判、科學取捨,纔能以新質生產力更好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家企業希望在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10萬噸多晶硅項目,產值不小,讓人心動。然而,項目幾乎要消耗掉寧東一半的電量,會擠佔其他項目資源,整體看未必合算,管委會果斷謝絕。有捨纔有得。當地這樣的選擇,為長遠發展留足空間。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做好取與捨,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纔能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

  判斷取與捨,要立足實際、摸清『家底』,不能踩『急剎車』。

  新質生產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昇級而催生,傳統產業也是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基石。嫦娥五號著陸器攜帶的五星紅旗,能抵御月球表面的惡劣環境,保證不褪色、不串色、不變形。制作這面國旗的基礎材料高性能芳綸纖維,就脫胎於煤化工產業。這一產品助力企業實現從『按噸賣煤』到『按克賣工業品』的蛻變昇級。

  傳統產業並非低端產業,只有夕陽技術沒有夕陽產業。脫離實際,一味地『貪大求新』,會導致同質化競爭,甚至是『在別人的牆基上砌房子』。把『家底』盤活,該發力的領域堅決發力,該捨棄的產業果斷捨棄,因勢利導、揚長避短,纔能讓新質生產力動能更充沛、活力更彰顯。

  權衡取與捨,還要『跳出產業看產業』『跳出本地看本地』,善於算大賬。

  家電、食品、紡織等傳統產業是穩就業、穩外貿的重要行業,不能輕言放棄。河南聚力發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但糧食生產這個優勢、這張王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頭頂有風光、腳下有煤炭』的內蒙古,在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的同時,並沒有搞簡單『去煤化』,而是在整體推進綠色轉型上下功夫。福建莆田仙游,既向新能源、新材料領域進軍,也致力於將古典工藝家具、工藝小件加工等事關民生、就業的傳統產業做優做強。

  既謀一域,也謀全局,既關注發展前沿,也守住民生產業,綜合研判、科學取捨,纔能以新質生產力更好推動高質量發展。

  取與捨不是機械的,『取』來的,也要『昇』上去。

  傳統產業不等同於落後產業、過剩產能,『不能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要想方設法推動其轉型昇級。借助數字技術,依托完備產業鏈,廣東服裝制衣企業建立起『小單快反』的柔性供應鏈體系;經過『碳捕捉』昇級改造,江蘇盛虹石化產業集團實現綠色負碳產業鏈的貫通,每年減碳效果相當於種植3.7萬公頃森林。算細賬,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潛力也是巨大的』。

  取捨之間有智慧、顯格局、見擔當。從一地一域的發展定位,到中國式現代化的整體探索,中國向前的每一步,都在抉擇。應對經濟轉型,是求實,還是向虛?化解生態壓力,是走新路,還是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我們一次次作出正確抉擇,推動中國經濟無懼風雨、行穩致遠。

  著眼未來,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繼續把握好取與捨的方法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必將擁有更強勁的引擎。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