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杏花煙雨江南的婉約,融入鐵馬西風大漠的蒼涼,新編越劇《新龍門客棧》自去年3月首演以來,迅速贏得了廣大觀眾特別是青年觀眾的追捧。它的主要演員來自浙江小百花越劇院(浙江小百花越劇團)。
在40年前,『小百花』初創之時,就曾以青春氣息和創新氣質風靡一時。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戲曲如何作答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時代命題,『浙江小百花』現象可知新,亦可溫故。
眾裡尋她:好一束美麗的『小百花』
杭州市區曙光路,坐南朝北的杭州蝴蝶劇場,與西湖只隔一道青山。美輪美奐的劇場裡,隨著悠揚的唱腔響起,《新龍門客棧》火熱開演。
聲音穿過歷史的長廊,回到40年前,這裡也是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誕生地,彼時卻只有低矮破舊的建築和周邊大片的農田。
越劇發源於浙江嵊州,以『全女班』演出而聞名,展現柔美、淡雅、委婉、細膩的藝術風格。上世紀80年代初,浙江越劇發展卻遇到了後繼無人之困,面臨著『四個花旦兩百歲,三個老生兩顆牙』的人纔窘境。
為此,浙江省文化部門決定在全省青年演員中進行『海選』,通過文藝會演的形式選拔出28位佼佼者,同時集結舞臺創作等方面的人纔,集中培訓。
1983年11月,由這些青年新秀組成的『浙江越劇小百花赴港演出團』,在港14天連演15場,醇厚的唱腔、紮實的功底征服了香港觀眾,『浙江小百花』一時享譽香江。
次年5月,在眾多文藝界人士的呼吁下,浙江省人民政府決定成立浙江小百花越劇團。而演出團中的28位『小百花』,絕大部分留杭入團。
老演員趙小珍便是其中的一位。回憶起40多年的從藝路,她笑著說:『「小百花」不僅改變了我們的命運,也改變了浙江越劇的發展方向。』
紀錄片《百年越劇》總導演鍾冶平認為,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成立,是浙江文藝院團一次標志性的改革事件,為中國越劇乃至中國戲劇提供了不拘一格、獎掖新人的人纔培養方式。
隨後,這群平均年齡只有18歲的『小百花』們,秉承著『敬業、奉獻、合作』的工作精神和『求精、求新、求美』的創作意識,迅速在梨園界脫穎而出:
《五女拜壽》《陸游與唐琬》《西廂記》和新版《梁祝》等佳作頻出,打動人心,引發共鳴;茅威濤、董柯娣、陳輝玲、蔡浙飛、章益清等越劇名角深耕藝術,相繼獲得中國戲劇梅花獎,茅威濤還是『三度梅』獲得者,成為越劇舞臺上的一位領軍人物;她們首創『詩化越劇』的藝術風格,將『寫意』戲劇觀貫穿從布景到表演的每一個舞臺元素,豐富了越劇乃至中國戲劇的藝術表現。
浙江音樂學院戲劇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蔣中崎持續30多年關注『小百花現象』。他表示,40年來,『浙江小百花』以鮮明突出的江南文化特質、注重時代的審美需求和優化舞臺的藝術資源不斷探索創新,為中國越劇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從未懈怠:『小百花』躍『新龍門』
去年8月,一段『賈廷抱著金鑲玉轉圈圈』的短視頻,讓越劇《新龍門客棧》在網上火了,主演陳麗君和李雲霄的人氣也隨之大漲。
『看這部戲,可不能光看「轉圈圈」,我們要看演員的唱念做打,也要看劇情中的俠義精神,還要看裡面的藝術創新。』該劇出品人、浙江小百花越劇院名譽院長兼藝術總監茅威濤說。
2023年3月28日,根據經典武俠電影《新龍門客棧》改編的同名越劇成功登臺,在服裝、化妝、道具上體現出更具時尚的『新國風』特色,而在舞臺設計上,則采用了『環境式戲劇』樣式,使觀眾席和舞臺處於同一間『客棧』裡,讓觀眾與演員近在咫尺。
『她們的一招一式、表情神態,經得起觀眾細細端詳,感覺越劇真是又美又「颯」!』觀眾周女士說,此前她對越劇知之甚少,這次和好友一起觀看《新龍門客棧》,一下子就著了迷。
小百花越劇何以令觀眾流連忘返?
『持續的創新,讓青春靚麗的生命美與雅致婉柔的藝術美不斷碰撞,激發出新的生命力。』浙江小百花越劇院副院長、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團長蔡浙飛說。
40年藝術追求一以貫之,讓越劇舞臺留下許多至今難忘的精彩瞬間:
作為越劇創新的『先鋒派』,茅威濤會踢起戲服的下擺,用學自川劇的『褶子功』讓觀眾看到張生收獲愛情後的狂喜;又會削發、歪脖、縮頸來顛覆自己瀟灑小生的原有形象,演活了孔乙己的迂腐落魄;還會披頭散發,戴上墨鏡,白眼向天,手持二胡演繹阿炳,引得觀眾狂喜鼓掌…
作為越劇創新的代表性劇團,『浙江小百花』在《西廂記》裡,首次用上了旋轉舞臺,讓男女主角同臺而不相見,各懷愁緒;在新版《梁祝》中,男女主角手中的扇子有如彩蝶翻飛,傳遞出你儂我儂的情意;為演《春香傳》,她們專門學習長鼓舞,讓觀眾都猜測『小百花』是不是請來了朝鮮族演員……
從魯迅小說到布萊希特戲劇,從古希臘神話到朝鮮故事,不少文學作品都成為浙江越劇的改編題材。
一個個精彩的瞬間,是從未止步的創新理念,更是幾代越劇工作者的藝術追求。
年逾八旬的戲曲導演楊小青是『詩化越劇』的重要創始人,也是三代『小百花』們口中的『楊媽媽』。至今仍在導演一線的她發出感慨:正是因為從未懈怠過對美和藝術的追求,『小百花』纔能久盛不衰。
持續創新:春色滿園徑向前
今年,是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成立40周年。
新春伊始,劇團開啟了新一輪全國巡演,15個城市、30多場演出,眾多經典劇目連番上場,所到之處引發觀眾熱潮。有的觀眾在揚州看罷意猶未盡,又追隨到南京……一位大學生觀後說:『「小百花」的戲有一種磁場,牢牢地牽住了觀眾的心。』
一排排的熒光棒、粉絲們的呼喊……回想起來,讓戲曲演員們大受鼓舞:傳統越劇在革新中發展,纔能不斷增強自身的吸引力。
一部作品吸引的是『短期流量』,『浙江小百花』追求的是一個劇團、一個劇種甚至傳統戲曲的『持續增量』。守正創新之路上,『小百花』們探索不息:
劇目創新。『小百花』一直注重作品創新,以量身定制的作品培養演員,以守正創新的作品吸引觀眾。蔡浙飛說,劇團的每一次『超越』,都是以觀眾的文化需求為風向標,在了解市場、了解觀眾的基礎上,找准劇種藝術風格與時代的對接點、與觀眾的共鳴點。
傳播出新。近年來,『小百花』越劇除了傳統的宣發渠道外,還借助微博、抖音、B站等互聯網平臺,拉近與觀眾的距離。『持續探索符合時代發展,契合當代青年觀眾的表達方式,進一步拓寬受眾范圍,為越劇帶來新的發展機會。』浙江小百花越劇院院長王濱梅說。
人纔育新。浙江小百花越劇團還加強與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的校團合作,於2008年和2019年開設兩期戲曲表演專業『小百花班』,通過課堂教學舞臺化、藝術實踐系統化、流派師承定制化培養越劇人纔。
交流譜新。茅威濤一直在思考中國戲曲的現代性和世界性問題。10多年來,她多次率團參加國際知名藝術節,擴大中國戲曲在海外的影響力。2016年,一部由她領銜主演的穿越題材新劇《寇流蘭與杜麗娘》在英國倫敦首演,該劇將湯顯祖的《牡丹亭》與莎士比亞的《科利奧蘭納斯》融合改編,開啟一場跨時空的對話,在此後的歐洲巡演中反響熱烈。
『當越劇走到最高端的國際舞臺,當國外劇團紛紛來引進和改編越劇,就是提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外傳播和增強文化自信的最好體現。』茅威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