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山海攜手、接力共富 續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2024-02-06 12:24:14 來源:央視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央視網消息:2024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大對重點地區幫扶支持力度,推動建立欠發達地區常態化幫扶機制。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東西部協作的幫扶機制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切實有效的實踐經驗。『閩寧模式』就是東西部對口協作的成功范例。福建、寧夏,一個面海、一個靠山,相隔2000多公裡的閩寧兩地在20多年間結下了跨越時空的『山海情』。如今,山海攜手、接力共富的故事還在繼續。今天,我們就走進故事的主角之一——寧夏銀川閩寧鎮園藝村。

  你種我銷寧夏優質農產品輸送福建

  這段時間,寧夏園藝村的唐芮一直和廈門大學教師俞顯鴻保持密切聯系。2021年,新一輪東西部協作啟動以來,福建廈門結對幫扶寧夏閩寧鎮,也就是從那一年起,唐芮所在的農業公司開始把廈門作為主推的牛肉市場,這些年在廈門的牛肉銷量逐年上漲。

  寧夏某農業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唐芮:開始的時候銷售額也就200多萬元,2022年銷售額差不多在300多萬元,2023年銷售額不到500萬元。我們計劃在廈門建立全國第一個倉庫,這樣我們的牛肉就可以輻射到福建相鄰的省市(區域)。

  廈門大學創意創新學院教師俞顯鴻:(銀川)和廈門比較遠,對於市場的了解肯定是不夠的,我們在當地的人群可以為他們做一些市場。福建人民可以很便利地買到這些牛羊肉,我覺得這個市場是非常看好的。

  同樣忙碌的還有寧夏園藝村的種植戶馬雅玲。這幾天,她不停接到采購西紅柿的電話,在和對方議價時,馬雅玲總是顯得底氣十足。

  寧夏銀川閩寧鎮園藝村村民馬雅玲:其他地方收多少錢呢?6元?那我8元給你吧。我這邊最多也就給他200斤,剩下的我明天要用,還可以賣出更高的價格來,這個底氣在我產品的品質這兒。

  別看馬雅玲現在對自己的產品很自信,4年前,剛從外地務工返鄉的她還從未種過大棚果蔬。2020年,園藝村利用閩寧協作資金建設45棟溫室大棚,馬雅玲一口氣承包了6個,但馬上就遇到了困難。

  寧夏閩寧鎮園藝村村民馬雅玲:那會兒種的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裡面有蟲吃的,也有病的。後來我就遇到了咱們援寧的福建農科院的專家,他會給我們制訂一個方案,就像帶小孩一樣。

  東西部協作成紐帶福建特色作物栽培技術服務『上新』

  福建的農業專家把寧夏種植戶的農作物當成自己的『孩子』照看,精心挑選培育品種,手把手幫扶,這讓馬雅玲沒有了後顧之懮。三年多的時間裡,她種植了西紅柿、聖女果、桑葚、蜜瓜等20多種果蔬。去年她還試種了來自福建的『福紅李』。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閩寧協作執行專家組組長葉新福:近三年,我們組建閩寧鎮特色作物栽培技術服務團隊,帶著25個項目,包含黃秋葵、番茄、彩色馬鈴薯等36個品種和8項配套技術,配合當地發展栽培技術對接,我們的目的是要通過一個園藝村合作社帶動更多合作社,通過一個領頭人帶動更多領頭人。

  馬雅玲就是葉新福所說的領頭人。北方小年這天銀川飄起了雪花,馬雅玲剛查看完自家的大棚就去提醒村民做好應對工作。這些年在她的帶動下,村裡種植大棚果蔬的人越來越多,大家的收入也越來越高。

  寧夏閩寧鎮園藝村村民馬世有:一個棚子這一年能收四五萬元。兩個棚,十萬元左右。前些年種一種,(纔)收入一兩萬元。

  寧夏閩寧鎮園藝村村民王守仁:在家門口就能賺到更多的錢了。

  寧夏閩寧鎮園藝村村民馬雅玲:我覺得政府這邊在前面拖著我,咱們農科院的專家和老師在後面推著我,我就走得比較輕松,我就帶著大家一起走。

  在家門口就能賺到更多的錢,是村民們最質朴的希望,來自2000多公裡外的技術為新農村的土地創造了更多的可能,也為遙遠的市場帶來了更多的驚喜。東西協作的紐帶連接起了東海之濱的城市和西北之?的村莊,並肩前行的腳步為跨越山海的鄉村振興續寫了新的篇章。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