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鄉土風韻濃郁的農業文化遺產
2023-12-16 07:31:27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2023年11月,我國三項遺產系統——河北寬城傳統板栗栽培系統、安徽銅陵白姜種植系統和浙江仙居古楊梅群復合種養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截至目前,我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增至22項,數量繼續保持世界首位。

  根據定義,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是農村與其所處環境長期協同進化和動態適應下所形成的獨特土地利用系統和農業景觀,這些系統與景觀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還可以滿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有利於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通過開展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可將當地特色產品、生態、文化與景觀資源展示出來,推動形成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品牌,提昇產業鏈價值鏈,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另外,千百年持續傳承的農業生態系統是中國傳統農耕文化的精華,可為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保護生物多樣性、保障糧食安全與生態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等國際前沿問題提供有益借鑒、貢獻中國智慧。

  近年來,各地區大膽創新、勇於探索,堅持在發掘中保護,在利用中傳承,不斷豐富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理念和實踐,深入挖掘遺產多功能價值。各遺產地充分利用遺產『金字招牌』發展休閑農業、特色農產品加工等產業。下一步還要繼續創新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機制,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產業集群建設等模式,增強綜合效益,使其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讓農業文化遺產真正活起來、火起來。

  河北寬城傳統板栗栽培系統

  河北寬城傳統板栗栽培系統已有3000多年歷史,是以板栗栽培為核心,作物、藥材、家禽等合理配置的傳統板栗栽培系統。當地居民因地制宜創造了復合的板栗栽植體系和高效循環的資源利用體系,構成了梯田—板栗—作物(家禽)復合種養體系,有效保護當地農業物種和生物多樣性。

  安徽銅陵白姜種植系統

  安徽銅陵白姜種植系統已有2000餘年歷史。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當地姜農創造了姜閣保種催芽、高畦高壟種植、芭茅搭棚遮陰三項獨特的傳統生產技術,培育出品質優良的白姜。銅陵白姜種植系統以姜與水稻、小麥、蔬菜輪作模式為特色,巧妙利用當地資源,保證了當地農業生產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浙江仙居古楊梅群復合種養系統

  浙江仙居古楊梅群復合種養系統是『梅—茶—雞—蜂』有機結合的復合型山地農業模式,實現了不同生物特性的高度契合與完美互補。仙居是世界人工栽培楊梅起源地之一,距今已有1600年的楊梅栽培史。經過千年的發展與世代選育,當地積累了數量眾多、類型多樣、品種豐富、譜系完整的古楊梅種質資源。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