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來到杭州調研時發現,相距不到10公裡,就有兩場盛會正在這裡進行——第二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和第十七屆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城市活力不言而喻。
數字經濟,是杭州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相關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已達近三成。盡管如此,這座城市還在悄悄謀劃著數字經濟的『二次爆發』。記者好奇,這次他們要如何再出發?
從賽場到工廠視覺智能的悄然應用
記者在西湖區采訪時,恰巧碰上這裡舉辦的一場少兒棋賽。在這個賽場上有位特殊的選手——圍棋機器人,它在棋盤上精准落子,靠的一個關鍵部件就是機器人身上的AI攝像頭。
記者在杭州又來到一家牙科診所,醫生正在給患者做牙齒取模。伸到嘴巴裡的掃描頭,可以實時采集三維數據,誤差控制在微米級。
在杭州近郊的一家工廠,記者又發現,這裡檢測產品合格率,不靠人工靠機器。巨幅薄膜上,任何雜質甚至小到蚊蟲的痕跡,都難逃高精度檢測儀的法眼。
這些應用在日常生活生產中的『智慧眼』,都指向同一個新興產業——視覺智能。一家相關企業的首席執行官李濤告訴記者,『視覺智能』就是用技術手段給機器裝上『眼睛』和『大腦』,用相機作為『眼睛』,用軟件作為『大腦』,能夠讓機器不僅『看見看清』,還能『看懂看准』。
串珠成鏈的努力『中國視谷』的背後
作為『數字經濟之城』,杭州已生長出一批優質的數字經濟企業,還是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
不過,這些既有的應用和技術優勢,一度散落在產業鏈上的不同環節。如何整合資源、串珠成鏈?一個新想法就此誕生。
去年,杭州全面啟動『中國視谷』建設。這個全新的產業地標,就是以視覺智能產業為抓手,把濱江和蕭山作為核心區,同時讓餘杭、錢塘協同,這樣『多點開花』的空間布局看起來分散,實則包含著聯動全域發展的考慮。隨著建設加速,今年,『中國視谷』正式進入實質運行,30億元的產業投資基金正式設立。
把產業『生態圈』變成企業需要的『朋友圈』
企業陸續入駐的同時,『中國視谷』也接收到來自一些新企業的『集體困惑』——初來乍到,他們不知道方圓幾公裡內有哪些企業可以為自己做零部件、做研發、做各類配套。
『那我們就舉辦產業鏈精准對接會,讓這些「鄰居企業」見面,找到上下游合作伙伴,在這個「谷」裡形成「鏈」、形成「圈」,把產業「生態圈」變成企業需要的「朋友圈」』,杭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王越劍這樣告訴記者。
浙江視覺智能創新中心總經理羅偉節參與『中國視谷』的日常運營,他最先捕捉到這裡發生的新變化——今年,『中國視谷』還吸引了更多像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主攻基礎技術的企業,而不只是應用型的龍頭企業,『可以說,我們形成了新質生產力的矩陣』。
目前,杭州已擁有視覺智能規模以上企業超840家,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突破5000億元。
迅速起勢的奧秘在產業之中又在產業之外
視覺智能產業,為什麼在杭州能夠迅速起勢?記者看到兩張圖,或許能夠給出答案。
讓人很難想象的是,在杭州,三年前,相對尖端的科研機構只有寥寥幾家;而現在,這個數字變成了幾十家,正是它們,持續為視覺智能等杭州的重點產業鏈提供創新底座的支橕。
杭州市科學技術局局長樓秀華告訴記者,杭州率先提出打造『科技成果概念驗證之都』,已經創建培育了30家『概念驗證中心』,主要是對產業鏈所需要的科技成果進行概念驗證,致力於打通成果轉化的『最初一公裡』,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杭州提出四個『超過』
眼下,圍繞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記者注意到,杭州的目標中有四個『超過』:力爭到2025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超過4%,技術交易額、新產品產值總和超過8000億元,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過500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8萬家。
(總臺央視記者 王琰 岳群 丁雅妮 劉柏? 李唐)
-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今天是20220222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具體怎麼回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