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1+1?『暖冬』裡的寒潮,如何應對?
這兩天,一輪寒潮伴隨著雨雪大風一路裹挾而來,目前冬季的前沿已經推進到長江流域。這輪寒潮什麼時候結束?今年冬天是暖冬,還是寒冬?這種氣候會給我們的生活、工作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一起關注。
斷崖式氣溫下降的原因是什麼?有何特點?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符嬌蘭:這次寒潮過程總體來說前期的基礎溫度比較高,前期昇溫非常明顯。另外這次冷空氣強度比較強,二者疊加,共同造成了這一次強寒潮過程。這次寒潮過程總體來說影響范圍比較廣,而且強度也比較強,應該是今年入秋以來最強的一次寒潮過程。而且還伴有一些雨雪天氣,像在內蒙古及東北地區都出現了明顯降雪。
氣溫驟昇驟降是否是正常現象?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符嬌蘭:這是比較正常的。一是11月份本就屬於冷空氣相對比較活躍的季節。根據我們的數據記載,11月份是冷空氣和寒潮頻發的月份之一,同時因為11月份總體來說降水比較偏少,在冷空氣過後,受太陽輻射的影響,氣溫會迅速回昇,所以就會出現氣溫驟昇驟降的情況。
未來10天還會出現寒潮天氣嗎?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符嬌蘭:未來10天,整體來說冷空氣活動比較頻繁,預計11月26日到28日還將有一股較強冷空氣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長江及其以北大部地區會出現4℃到6℃,部分地區8℃到12℃的降溫,並且還會伴隨大風和降雪天氣。此外,在30日前後還將有一股冷空氣影響中東部地區,北方的部分地區將會出現4℃到6℃的降溫。但是後面兩次冷空氣的過程總體來說較目前這個寒潮強度明顯偏弱。所以我們考慮,整體來說降溫幅度不會太大,應該達不到寒潮的標准。
面對雨雪和大風,我們應如何應對?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符嬌蘭:我們重點要關注①氣溫偏低對人體健康的影響;②大風對農業設施的不利影響;③做好森林和草原防火;④水上運輸安全管理;⑤加強積雪清掃工作。
厄爾尼諾事件對今年冬天的溫度變化會帶來什麼影響?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劉芸芸:對於我國今年冬季來說,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相對來說會較常年同期偏高,同時我國中東部地區的降水,尤其是南方地區的降水可能會較常年偏多一些。
什麼是復合型氣象災害?我們需要注意什麼?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劉芸芸:復合型氣象災害指不止一種氣象災害同時發生。在厄爾尼諾背景下,雖然是暖冬,或者說雖然是氣溫偏暖的這樣一個情況下,仍然會有階段性的冷空氣頻繁出現,那就有可能會給北方以及包括高原,就是青藏高原周邊的地區會出現低溫雪災的情況,需要做好防范工作。對於南方來說,低溫雨雪冰凍天氣的出現,會對交通出行、輸電線路造成影響,需要特別注意。另外還會容易出現霧和霾的天氣,這也會對交通及人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央視新聞客戶端)
-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今天是20220222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具體怎麼回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