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盾構機有一萬多個零部件組成,產業鏈地圖顯示電機主要來自山西,齒輪產地分布在長三角和重慶。進博會上,記者探訪中國智造發現,從一個個零部件,到最終鑄成『國之重器』,需要完整和龐大的產業鏈支橕。

在烏鎮峰會上,星載智能計算機、《流浪地球2》中『2058年的計算機』原型浸沒液冷計算機、AI數字人、大模型亮相,成為場館裡的『顯眼包』……

近一個時期,『新質生產力』成為熱詞,從進博會到烏鎮峰會,眾多有關『智造』的產品和產業鏈條,都指向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呈現出『新』風撲面、『質』感滿滿。
『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關鍵在於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到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提到的『未來產業』,包括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儲能等。
從『新』看,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算力成為像水、電、燃氣一樣的新公共基礎資源,人工智能成為新的生產工具。根據烏鎮峰會上發布的報告,截至2022年底,中國數據產量和算力總規模均位居世界第二;十年間,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50.2萬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1.5%。
重要的是,數字經濟加速擁抱千行百業,加裝『數字引擎』成為『必修課』,我國各地已建成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近8000個,智能制造新場景、新方案、新模式不斷湧現。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加速進化,海洋產業、新能源汽車等新產業活力湧動。帶動這些『新』,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

從『質』看,生產力的躍遷與質變,是擺脫傳統增長路徑,對產業體系進行系統化重塑的過程。當下,產業體系更加完備,產業鏈更加健全,網絡基礎設施全球領先,更多領域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躍昇。
烏鎮峰會上,有多款智能汽車產品發布。從『電動化』到『智能化』,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穩步提昇,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跑出『加速度』。1至10月,新能源汽車出口99.5萬輛,同比增長99.1%,這背後是生產力不斷『煥新』引領產業體系騰飛。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已超過13%。
今天是『雙十一』,16件大國重器上周已在電商平臺上架,雖然只作新品展示,但『最硬核』國貨展現『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趨勢,也顯示著更廣闊的市場前景。盛會廣受歡迎,購物車裝滿『尖貨』,中國的高質量發展給世界帶來更多新機遇。
(文?陶郎)
-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今天是20220222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具體怎麼回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