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網絡中國節·七夕」七夕節有哪些風俗?
2023-08-02 09:14:04 來源: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七夕節,又稱中國情人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約定於農歷七月初七。起源於古代對星宿崇拜的文化,後經過流傳的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影響,逐漸賦予了濃厚的愛情色彩。如今,七夕節已成為象征愛情的特殊日子,被譽為中國的情人節。那它又有哪些風俗?

  七夕香橋會

  江蘇宜興有七夕香橋會的習俗。每年七夕,人們聚集在一起搭建香橋。香橋是由裹頭香(用紙包著的線香)搭建而成,長約四五米,寬約半米,上面裝飾著五色線制成的花。到了晚上,人們祭祀雙星,祈求幸福,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征著牛郎和織女歡樂相會。這個習俗來源於鵲橋傳說。

  穿針乞巧

  穿針乞巧是七夕節的一個傳統游戲。每逢七夕,婦女們會參與穿針乞巧的游戲,向織女乞求智慧和巧妙的手藝。女子手持五色絲線和連續排列的針孔,借助月光將線迅速穿過針孔,完成全部穿過的人被稱為『得巧』。

  喜蛛應巧

  這是一種比較早期的乞巧方式,起源於南北朝時期。人們會把蜘蛛裝在盒子裡或用碗蓋住,並根據一定的標准來判斷是否乞得巧。例如,根據蜘蛛是否結網來判斷,若結網則表示乞得巧;或者根據網結的多寡來判斷,網結得越密表示乞得巧;還有根據蛛絲是否穿過針孔來判斷,若穿過針孔即為乞得巧。乞得巧的人會感到歡天喜地,而未能乞得巧的人則可能感到沮喪哀嘆。

  拜魁星

  在七夕節,人們還會拜魁星。傳說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民間相信『魁星主文事』,所以那些希望功名順利的讀書人會在這一天祭拜魁星,祈求他的保佑。

  牛慶生

  還有一種有趣的習俗是為牛慶生。傳說中,當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和織女分隔開之後,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過天河與織女相會,主動剝去自己的皮,牛皮成為牛郎的船。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人們發展出『為牛慶生』的習俗,在七夕這天,兒童會采摘野花掛在牛角上,也叫作『賀牛生日』。

  蘭夜斗巧

  另外,七夕節還有蘭夜斗巧的游戲。在七月初七的晚上,女性們會到閉襟樓上一起學習穿七巧針乞巧的技巧,把五彩線相互絆結起來,稱為『相憐愛』。

  染指甲

  染指甲是流傳在中國西南地區的七夕習俗,包括四川、貴州和廣東等地。年輕姑娘們喜歡用樹液兌水來洗頭發,以增加青春美麗的效果。對於未婚女子來說,這個習俗還象征著能盡快找到如意的丈夫。

  種生求子

  種生求子是漢族七夕節的一項習俗。在七夕節前幾天,人們會在小木板上鋪上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長出嫩苗,然後再擺放小茅屋和花木,模擬田捨人家的村落。這被稱為『殼板』。還有人用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泡在碗裡,待其長出寸高的芽後,用紅藍彩線紮成一束,叫作『種生』,也被稱為『五生盆』或『生花盆』。

  南方各地的漢族民間也稱之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代替針,拋在水面上進行乞巧游戲。還有用蠟塑的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形象,放在水上漂浮,稱為『水上浮』。人們還制作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們帶回家在水中浮動,寓意著能夠得到子女的祝福,稱為『化生』。

  拜織女

  七夕節還有拜織女的習俗。在拜織女的儀式上,人們會在案前燒香,然後圍坐在桌前,一邊享用花生和瓜子,一邊朝著織女星座默默禱告。年輕女子祈求自己容貌美麗或嫁個如意的丈夫,而已婚婦女則祈求早生貴子等。這個儀式通常會持續到深夜纔結束。

  其實七夕節還有很多的習俗,這裡只是為大家介紹了幾個有名的習俗。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的浪漫節日,也是表達愛情和祈福的時刻。在這一天,人們通過各種習俗和活動,向牛郎織女祈求幸福,互訴衷腸。無論是穿針乞巧、拜魁星、為牛慶生還是種生盆,都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和真摯愛情的向往。

  隨著時代的發展,七夕節也逐漸與現代文化相結合,例如通過送禮物、約會晚餐等方式來慶祝。然而,無論如何變化,七夕節始終是一個傳承千年的節日,代表著人們對愛情、家庭和幸福生活的追求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網絡中國節·七夕 【專題】文化中國行 【網絡中國節】七夕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