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10年來,中方同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200餘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合作內容涉及減貧脫貧、糧食安全、教育衛生、綠色發展、數字經濟等多個領域。據世界銀行研究報告評估,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將使參與國貿易增長2.8%至9.7%、全球貿易增長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共建國家和地區開闢了廣闊的發展空間。10年間,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一系列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其中,一眾『小而美』項目聚焦發展、關注民意,從小處著眼,用切實行動回應民生需求,成為民心相通的典范。
在毛裡塔尼亞,中國援建的畜牧業技術示范中心實現紫花苜蓿規模化種植,為解決草畜平衡問題找到方法,在撒哈拉沙漠中打造出一片綠洲;在埃及,中國企業參與規劃、設計、建設的國家漁業產業園提供了水產全產業鏈解決方案,推動當地提高水產養殖、加工水平;在加勒比島國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中國企業在7天時間內將當地阿利瑪醫院改建成專業的傳染病醫院,交付100張床位、2間手術室以及重癥監護室、消毒中心,助力當地應對新冠疫情……
這些『小而美』項目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給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據估計,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有望幫助全球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經濟發展不均衡的背景下,聚焦農業、減貧、衛生、健康等領域的『小而美』民生項目,有效改善了共建國家的生產條件、提高了民眾的生活質量。
以我所在的非洲為例,很多國家長期以來無法擺脫落後的窘境,人民迫切希望發展振興。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地區發展帶來了積極變化,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促進了人員交流和貿易往來,推動地區繁榮發展。在一些偏遠地區,中國企業參與的學校、住宅、道路、水井建設及衛星電視普及等項目,正讓發展成果覆蓋每一個角落,造福更多人民。
共建『一帶一路』以高標准、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這些『小而美』項目體量小、周期短、效益好,其落地實施有助於促進全球可持續、包容性發展。未來,期待中國繼續與共建國家和地區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鋪就互利共贏的康莊大道,並通過實施一系列『小而美』項目,讓更多民眾從共建『一帶一路』中獲益。
(作者為肯尼亞南南合作智庫負責人,本報記者閆韞明采訪整理)
-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今天是20220222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具體怎麼回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