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保護傳承,延續城市文脈
2023-06-27 10:43:09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劉涓溪 閆伊喬 孟繁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8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04片歷史文化街區、4170處歷史建築、292個中國傳統村落……廣東,是歷史文化資源的富集地。

  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在改造老城、開發新城過程中,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相得益彰。

  潮汕英歌舞等非遺文化通過網絡得到廣泛傳播,潮州牌坊街等歷史文化街區吸引游客觀光游覽……牢記囑托,廣東深入實施嶺南文化『雙創』工程,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

  商鋪、洋行、茶館、影院……走進汕頭小公園開埠區,『百載商埠、樓船萬國』的風貌躍入眼簾。這片建築面積龐大的近代騎樓建築群,建成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汕頭老城區的文化標志。當地積極推進小公園開埠區歷史文化資源保護,頒布保護條例、保護規劃等,對建築群『修舊如舊、修新如舊、不增不減、原貌修復』。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裡,一件件珍貴的藏品展現著當地的歷史變遷;汕頭僑批文物館裡,一封封泛黃的僑批記載了僑胞在異國他鄉對親人的思念。

  摸清歷史文化資源『家底』,廣東持續開展普查、認定、登記、保護等工作,讓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與城市更新協同並進。目前,廣東104片歷史文化街區掛牌保護工作全部完成,經過『繡花』功夫微改造的歷史文化街區,展現新的活力。

  同時,廣東加強政策支持,頒布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等,推動非遺文化在保護傳承中煥發新的光彩。走上始建於南宋的潮州廣濟橋,如同進入一處非遺集市。木雕傳承人陳嘉巧手翻飛,一塊木頭變身龍蝦蟹簍,『蝦』『蟹』活靈活現。『現場為游客展示潮州木雕的最新工藝,也是一種傳承和傳播的方式。』陳嘉說。

  『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潮繡、木雕、剪紙等40種工藝美術技藝保留完好。在廣濟橋上,非遺展示成為常態化文化活動。』潮州市古城文物保護管理中心主任鍾敏介紹,橋上的部分亭臺樓閣開闢為潮州非遺展室,游客能直觀領略傳統文化魅力。

  潮州鳳凰山雲霧繚繞,水汽充沛,鳳凰單叢茶因茶湯獨具『天然花香』,素有『茶中香水』美譽。2022年11月,『潮州工夫茶藝』作為『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重要組成部分,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3年,潮州市潮安區鳳凰鎮推動『非遺+旅游』、農旅結合,年均接待游客超800萬人次,茶農人均涉茶年收入超3萬元。

責任編輯:盧玥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