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微鏡頭·習近平總書記兩會『下團組』
2023-03-06 12:30: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杜尚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時間:3月5日下午

  日程: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

  『任何時候中國都不能缺少制造業』(兩會現場觀察)

  『今天的代表通道,你接受記者采訪了吧?』

  來自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單增海代表,就坐在習近平總書記對面。五年多前,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就到過徐工集團。這家始於八路軍魯南第八兵工廠的重工企業,這些年在科技創新上鉚足了勁,給總書記留下了深刻印象。

  布局『國之重器』,破局『卡脖子』難題,為塑造經濟發展新格局不斷謀勢、蓄勢、聚勢,正是今天大江南北的百舸爭流。

  聽了單增海代表匯報的新成績單,習近平總書記感慨:『我國的制造業門類非常齊全,現在要努力的,就是全面提昇,過去的中低端要向上走,布局高端。高質量發展就要體現在這裡。任何時候中國都不能缺少制造業。』

  總書記環顧會場。江蘇昔日也有過彷徨,這些年在制造業上勇立潮頭,走出了新天地。

  『我常說兩個必保,一個是糧食飯碗中國必須端牢,再一個制造業必須築牢。一個14億多人口的大國,必須靠自己解決這兩個問題,不能「一招鮮吃遍天」,缺了哪一項國際市場都保不了我們。』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如何揮筆新的時代答卷,致廣大而盡精微。

  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我們談高質量發展,不談新發展理念不行。始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內在統一來把握發展、衡量發展、推動發展;必須更好統籌質的有效提昇和量的合理增長。』

  爬陡坡、過險關、涉激流,大道之行,行之愈篤。

  『江蘇的發展,有一段時間,蘇南、蘇北不對稱,蘇北在發展衝動下,一度引進一些低端產業。響水,一聲暴雷,就是當時埋下的惡果。當時GDP上去了,但為若乾年以後的災害性事件埋下了根。』

  現場,有代表發言時就談到了2019年的響水事故之後,如何統籌好發展和安全。總書記叮囑:『我當時說給你們「吃小灶」查安全生產。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走那種急就章、竭澤而漁、唯GDP的道路。這就是為什麼要樹牢新發展理念。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也就在這裡,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不必』和『必定』,充滿思辨的政績觀,正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傳承和擔當。

  許昆林代表有感而發,談到了2020年春天,習近平總書記正式提出新發展格局。『正是有總書記的高瞻遠矚,有黨中央的領航掌舵,在驚濤駭浪中力挽狂瀾。』

  三年時間過去了。以勢待時、以時取勢,山雄有脊、房固因梁。

  『2014年,我在江蘇調研時,首次提出「全面從嚴治黨」,並將其納入了「四個全面」布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各級黨委要牢牢扛起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切實加強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貫徹工作,加強換屆後各級領導班子和乾部隊伍建設。我們很多年輕乾部,豐富經歷的過程還需要一段時間,所以培訓工作還是要加強。』

  前幾天,中共二十屆二中全會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說到這裡,想起那次會上的叮囑:

  『我當時說,新班子起來了,一定要注意啊,不要有大乾快上的衝動,也就是不能不按規律辦事,急功近利、急於出成績。要把這種浮躁心理、急躁心態都壓下來,紮紮實實、踏踏實實地搞現代化建設。要加強各領域黨建工作,深入開展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主題教育要結合實際,要堅持問題導向。有什麼問題短板,就按照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來解決。』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兩會現場觀察)

  來自江蘇鎮江一家農機合作社的魏巧代表,說起來當年回鄉務農,還是緣起於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到鎮江農村時的一個考察細節。

  學農、務農,新時代的『新農人』,在斑斕田野上大有作為。

  聽聞魏巧代表『種了2萬多畝水稻』,總書記笑著問:『在南方,這個規模可不小,體現出高效來了吧?機械有了規模就可以施展,現代農業的舉措也可以施展。』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鄉村振興插上了科技翅膀。習近平總書記由此感慨:『我就想啊,今後我們的青年一代,我們的知識分子、專家們,雙向發力。一方面城鎮化的潛力還很大,對「新市民」也要完善政策導向;另一方面鄉村振興,需要大量的人纔、勞動力。這個領域,面臨農業現代化的資源要素如何優化的問題,知識、優質勞動力怎麼到農村去,國家和各級政府也要有一些政策和導向支持。』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在農村。

  『過去講「蘇湖熟,天下足」。曾幾何時南糧北調,現在變成了北糧南調。但是我們南方的省份,自己的責任田還是要保住的。在大格局下,大家都要有自覺性。「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必須堅持。南方這種責任要擔起來,最起碼現有的面積、產量不能再減少。』

  飯碗裡,盛著民意,連著民心。在福州當市領導時,習近平同志就把抓『菜籃子』作為第一要務,每天看菜價。

  『當地叫「三日不見綠,兩眼冒金光。」能不能吃上菜就是政治。現在我們有一些在基層的乾部,特別是一些年輕乾部,忽視了這方面的問題,這是不行的。耕地紅線是終身追究的,退休了也得追究。這都是「國之大者」。』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告誡。

  鄉村振興的大棋盤裡,產業振興是重中之重。這些年,農村的新產業新業態層出不窮。談到這個話題,總書記提起看過的一個關於『培養一批「一縣一業」重點基地』的文件:『我看了以後皺了眉頭,這個事情不好下指標。一個縣是不是光靠一個產業去發展,要去深入調研,不能大筆一揮,撥一筆錢,這個地方就專門發展養雞、發展蘑菇,那個地方專門搞紡織,那樣的話肯定要砸鍋。』

  字裡行間,蘊含著農業農村現代化如何推進『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的辯證。習近平總書記講得朴實而深刻:『一個城市是不是就靠一業來發展,那不一定。靠幾業,靠什麼業,都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根據具體情況去定,不能下單子。』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總書記的囑托記心上 【專題】2023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