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聽代表委員講述履職故事
2023-03-02 11:10:4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聚焦生態補償機制建設、關注基層群眾的身邊事、建言守護『舌尖上的安全』、著眼非遺傳承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一年來,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走進田間地頭體察民情,用心用情關注民生所需,通過實地調研,以一份份紮紮實實的建議和提案,建言資政解民懮,交出了精彩的履職答卷。

  全國兩會即將召開。近日,本報采訪了四位代表委員,聽他們講述深入一線調研的履職故事。

  潘碧靈委員——

  為生態環保屢獻良策

  寬闊的水面上,江豚暢游嬉戲,它們時而結伴躍出水面,時而追逐潛入水中……去年底,全國政協委員潘碧靈在湖南省岳陽市調研洞庭湖生態疏浚項目時,又一次看到了江豚活潑的身影,『這些「微笑天使」在水中逐浪,盡顯生態之美。』潘碧靈欣喜地說。

  潘碧靈是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民進湖南省委會主委、湘潭大學校長,在生態環境領域工作了十多年。自2008年成為全國政協委員以來,他所提的提案大都涉及生態環保領域,為生態環保屢獻良策,不少提案都得到了及時反饋和落實。

  『緊密圍繞業務工作履職,往往可以事半功倍。』這是潘碧靈履職實踐中的最深感觸。

  在潘碧靈看來,持續關注和跟蹤一個問題非常重要。2011年,他第一次在提案中提出了關於生態補償的建議。此後,他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斷深化,多年來,持續建議建立濕地生態補償機制。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保護補償加速推進,初步建成了符合中國國情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體系,推動美麗中國建設。潘碧靈『鼓與呼』數年的建立濕地生態補償機制的提案『落地開花』。

  『國家層面已確定建立濕地生態補償機制,但具體要怎麼建?』在2020年兩會上,潘碧靈再次提交相關提案,提出在洞庭湖區建立濕地補償機制。『這既是對洞庭湖濕地為維護生態安全作出貢獻的一種獎勵和補償,也將對修復長江流域生態環境起到促進作用。』

  潘碧靈進一步提出,生態環境治理不能『各掃自家門前雪』,要推動洞庭湖周邊省份出臺排放標准和管控規范,強化畜禽糞污、水產養殖尾水污染治理;協調組織長江流域上下游各省份共同采取措施深入推進總磷削減攻堅戰,嚴控含磷洗滌用品;建立定期省際調度會商機制,指導各省份從法律、政策、標准、技術等方面開展交流對接,建立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要保證提案的質量,就得堅持深入調研。』潘碧靈深有感觸地說。5年來,潘碧靈先後參加全國政協開展的脫貧攻堅、污染防治、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中華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等10次專題調研,足跡遍布雲南、四川、海南、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寧夏等地,一本本厚厚的調研考察手記,記錄著他的奔忙與投入。

  潘碧靈記得,2019年3月3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委員通道』上,他講述了江豚騰出水面的壯觀場景,『我當時說,「這從側面反映出長江流域水質已經得到了很好改善」,這樣生動的描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9年,他撰寫的《系統推進長江經濟帶大保護的調查和思考》被評為『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貢獻』建言獻策優秀成果。

  今年初,潘碧靈獲評2022年度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從業務工作出發,依托領域資源,可以獲取更多信息資料,更有條件深入調查研究,從而確保建言高質量;履好職又可以推動做好本職工作,當建議得到采納和落實,會對生態環保事業產生正向推動力,從而實現雙贏。』潘碧靈說。

  今年兩會即將召開,潘碧靈最關注的還是生態環保問題,將針對系統治理農業面源污染、長江流域水資源保障、長江水生態保護等話題提交提案。

  李豐代表——

  關注的都是基層群眾的身邊事

  『我是一名來自基層的人大代表,關注的都是基層群眾的身邊事。』上海熊貓機械(集團)有限公司采購經理李豐再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這讓他感到肩上的責任更重了。

  過去5年裡,李豐提交了10餘份建議,內容涉及靈活用工人員的社會保障、困境兒童保障、老舊小區改造等民生話題。

  李豐來自於基層一線,『我自己就是來滬打工的,在21歲時當上了一名卡車司機,通過不斷學習培訓,晉昇為公司采購經理,現在成為了一名業務骨乾。』李豐自豪地說,他還曾被評為上海市優秀農民工先進個人。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頭兩年裡,李豐連續呼吁推進困境兒童保障機制建設。『這個建議來自於生活,我有個愛好——騎自行車,也結交了很多騎友,從中發現不少人正為「自己在上海打工,孩子卻不能帶在身邊」而煩惱。』

  對此,經過深入調研,李豐呼吁進一步完善困境兒童保障制度,建立困境兒童發現機制。連續兩年就這個話題提交建議後,李豐發現,從中央到地方,針對困境兒童,有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政策支持。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雙發現問題的眼睛。』李豐說,自己在基層工作,發現的困難和問題往往都是農民工等群體普遍遇到的,基層群眾對國家一些政策可能不太了解,或者不知道如何反映意見,這就需要人大代表去發現和呼吁。

  這兩年,李豐又重點關注新就業群體的權益保護。『我發現,一些新類型的就業崗位,比如外賣員、快遞員、網約車司機、家政服務等行業人員,就業期限與形式靈活,崗位和人員流動性大,部分人沒有渠道繳納社保。』對此,他提出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流動勞務人員的社會福利保障問題的建議。此外,李豐還和其他代表一起提交了一份『關於對進一步規范外包類靈活用工模式提昇就業質量的建議』,就進一步健全勞務外包法規、暢通維權解紛渠道、強化監管責任落實建言發聲。

  『我現在走在公司裡,不少人會直接喊我「李代表」,一些在其他企業工作,和公司有業務往來的人也會特地打電話來找我反映情況。』李豐說,『能得到大家的信任,當好橋梁和紐帶,我就覺得自己這個代表沒有白當。今年,我還會繼續將群眾的心聲帶到兩會上。』

  王靜委員——

  建言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今年1月1日,新修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正式實施,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准與檢測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靜欣喜的是: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目錄、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快速檢測結果可作為行政處罰的證據寫入法律裡。

  在這背後,王靜不僅作為科學家為此提供技術支持,也作為政協委員推動了溯源體系建設、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化、快速檢測的應用等。

  那麼,什麼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快速檢測呢?2021年7月,在全國政協『推進重點區域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先行先試』提案辦理協商會上,王靜現場做了一個小實驗。

  『我當時是將兩杯茶水中的一杯添加了3種農藥,然後用兩個滴管分別取茶水樣品滴入6孔樣品池中各5滴,再分別放入有條形碼的不同農藥殘留檢測膠體金免疫層析試紙條,5分鍾後,將試紙條放在6通道的陣列托盤上,用安裝有小程序的智能手機拍照上傳圖片,很快,手機上就顯示出了檢測結果:3份陽性,3份陰性。』王靜回憶說,整個過程加上泡茶的時間,還不到10分鍾。

  這一快檢技術源於王靜帶領團隊經過十餘年的攻關,研發出『基於膠體金試紙條及移動終端的食品安全和體外診斷智能圖像識別技術和系統』,用試劑條結合微信小程序檢測農藥殘留,技術全球領先。

  王靜說,『2022年,我們團隊研發的技術已實現了居家檢和田間地頭隨時檢,為發揮委員示范作用及提高履職成效打下了基礎,也為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提供了科技支橕。』

  作為長期從事農產品質量研究的科學家,王靜在提案中關注的話題,大多涉及到築牢農產品質量安全基石,建言守護『舌尖上的安全』。2019年,她參與《關於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提案》,建議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機制,讓消費者參與監督。

  成為政協委員以來,王靜的切身感受是,自己認真提出的提案,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正因如此,她更加積極地參加實地調研,並在今年初獲評2022年度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對此,王靜謙虛地說:『我只是專心做了兩件事,一件是專心做科研,一件是專心做委員,我所堅持的,是「路至山水沃土,書及國計民生」。』

  今年兩會,王靜還將繼續圍繞農產品質量安全話題提交提案,『就在去年12月下旬,我們還趕到海南進行現場駐點調研,這次,我將就建立農藥登記綠色通道、加快制定小宗作物農殘限量標准等問題建言獻策。』

  楊昌芹代表——

  用非遺竹編編織美麗鄉村

  5年前的2018年3月5日上午,全國人大代表、來自貴州省赤水市的苗族姑娘楊昌芹以一身苗族盛裝出現在兩會的『代表通道』上,當時她手裡拿的,是手工制作的竹編水杯,熱情地向大家介紹家鄉的傳統工藝。『竹編是我熱愛的事業,我要用它編織出鄉親們的小康之路。』楊昌芹說。

  身為一名90後,楊昌芹是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赤水竹編』傳承人,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來,她從自己的經歷出發,一直關注促進非遺傳承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

  楊昌芹從小就有個?脾氣,2007年從印江民族職業技術學校幼師專業畢業後,她接觸到了竹編。看著一根根竹子在經歷刮青、破竹、起篾、染色、煮篾、拉絲、編制等工序後,成為精美的竹編工藝產品,楊昌芹很感興趣,於是投身到這一行。十餘載春秋交替,她見證了赤水百姓種竹、用竹、賣竹,見證了漫山翠竹逐漸成為富民強市的產業,見證了蘊藏萬畝竹林的自然寶庫逐漸成為『生態寶藏』,也見證了自己手上的水泡磨破變成血泡、血泡磨破變成傷疤。憑借這股韌勁,楊昌芹成長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推出了竹絲扣瓷、竹編書畫、竹編燈飾、竹編提包、竹編配飾、竹家具等各具特色的創意產品。

  『竹編作為非遺項目,既是文化也是產業。』楊昌芹說。她相信,有了致富的本領,竹鄉的鄉親們必能依靠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2012年,楊昌芹成立了牽手竹藝公司,『我給公司取這個名字,寓意就是要牽手更多人,努力發展竹編技藝。』楊昌芹說,『我的目標是,通過將竹編產業化、品牌化,用市場養活竹編,用文化提昇市場,讓竹編惠及更多群眾,用非遺竹編編織美麗鄉村。』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來,楊昌芹以帶動群眾就業、解決群眾所需所想為目標,帶動上下游近萬人從事竹編相關產業。2021年,楊昌芹的公司產值超過1000萬元,擁有34項注冊商標,12項發明專利,多款產品被列入國家級扶貧產品。

  隨著赤水竹編的市場大門越開越大,村裡的竹編手藝人也逐步多了起來。楊昌芹表示,『通過學習竹編工藝,以前的「留守婦女」變成上班族,每個月不僅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還能兼顧家庭,收入提高了,好日子有了盼頭。』

  楊昌芹還一直關注非遺傳承和發展,所提的建議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關注。令楊昌芹鼓舞的是,去年,中國與國際竹藤組織共同發起『以竹代塑』倡議,『這對包括竹編在內的非遺保護和傳承,是一大利好,』楊昌芹認為,目前許多獨具特色的傳統技藝以及產品還沒有形成品牌,缺乏規模效應。『傳統手工藝要想得到更好的發展和傳承,就要開發出更多適合生活應用場景的產品。』

  『今年兩會,我還會帶一些竹編工藝品上會,繼續就做好非遺傳承提出建議。』楊昌芹說,她認為,應該通過產業基地的建立,整合技術資源,完善培訓體系,打通產銷渠道,塑造文創品牌,開拓出更大市場,讓非遺傳承和鄉村振興更好地融合發展。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