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新型儲能技術『多點開花』 我們如何受益?
2023-03-02 07:58:25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2月28日,我國首個兆瓦級鐵—鉻液流電池儲能示范項目在內蒙古成功試運行。一座城市,真的需要標配一個巨型『充電寶』嗎?全國近30個省份,為何同時發力新型儲能產業?做好這件事情,對我國能源高質量發展又意味著什麼?《新聞1+1》邀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建偉;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海生,共同關注:新型儲能建設,一場新能源革命?

  液流電池儲能示范項目在內蒙古成功試運行

  2月28日,我國首個兆瓦級鐵—鉻液流電池儲能示范項目在內蒙古成功試運行。如何看待其中的儲能原理?這一技術路線的特點又是怎樣的?試運行效果如何?

  試運行還將持續多久?接下來又將怎樣投入商用?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建偉:我們在2月28日10點鍾開始了試運行,試運行將總共進行168個小時。試運的目的是要將設計參數和它真正運行情況進行比對。如果比對合理,符合我們的預期和要求,我們就會在168小時之後,也就是7個完整的天數之後,轉到商業化運行,為風電場或者是風光基地提供儲能服務。我們希望有風的時候有電用,沒風的時候也有電用,把有風時候的電儲到儲能裡。如果風大,用電少,也就是供大於求的時候,也需要把它儲起來,否則由於電的特殊性質,發電大於用電時,還必須要棄掉部分風光能。所以我們希望為發電端提供儲能的服務,幫助電量電力能夠更充分的使用。

  儲能產業發展,百姓如何受益?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建偉:對於用戶來說,大家都有用電的習慣,比如說晚上打開電視看節目;同時工業也有它的自身特點,比如說白天要生產,所以就會自然形成用電側的一個波峰和波谷。由此出現的峰谷差帶來的就是對電網的考驗,以及對電源側配置發電能力的考驗和要求。如果能夠配上儲能,負荷側的尖峰就可以削下來,低谷就可以補上來,我們叫做能量的搬移,也叫做削峰填谷。如果這個曲線更趨於平和,不至於尖很高,谷很低,那麼對於發電側來說,就不需要建太多發電的裝機,以滿足波峰。同樣,在用戶側,由於響應了電網和發電側的這種平滑要求,我們也可以得到峰谷電價差上的一種補償,也就是高峰用電是貴的,低谷用電是便宜的,如果通過儲能,我們就可以多用低谷的電,少用高峰的電。

  新型儲能技術『多點開花』

  截至2022年底,我國新型儲能裝機中,液流電池儲能佔比,是1.6%,壓縮空氣儲能是2.0%,鉛酸(炭)電池儲能是1.7%、其他技術路線0.2%,佔據主導地位的,是鋰離子電池儲能,為94.5%。全國各地的新型儲能系統的建設在怎樣推進?又該怎樣看待和解決過程中的挑戰?

  如何要加快發展新型儲能技術?它與抽水儲能又是怎樣的關系?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海生:截至2022年底,中國已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為59.4GW。其中抽水蓄能佔約77%;新型儲能市場(包括儲熱)累計規模約22%。抽水蓄能是目前的主流技術,但也不能完全滿足我們國家對儲能快速增長的需求。一方面,抽水蓄能需要建設兩個水庫和水壩,受到一些地理條件的限制,所以自然資源不能滿足我們儲能快速增長的需求。另一個方面,從性能上來講,抽水蓄能也更加適合長時大規模儲能的應用場景,除此之外,儲能還需要中短時長和短時高頻等儲能的應用,因此也需要發展新型的儲能技術。未來抽水蓄能之外,我們稱為新型儲能都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裝機量也都會快速增加。兩者從應用上應該是優勢互補的關系,總體上新型儲能的發展可能會更快一些,相對的比例也會持續增加。(央視新聞客戶端)

  【編輯:田博群】更多精彩內容請進入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