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10】讓千年文脈煥發全新神采
2022-10-04 10:20:13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10】

  天剛擦黑,華燈初上。山東濟寧古運河邊,各色彩燈漸次亮起,勾勒出古意建築的輪廓,也點亮了水上人家的韻味。紛至沓來的游人,讓運河兩岸一下子熱鬧起來……在濟寧,『夜游古運河』,已經成為一道迷人風景。

  人流如織,沿河畔一路走過,面塑、剪紙、繡球、葫蘆烙畫……每一個傳統手藝的展示臺前,都聚滿了游客;離岸登船,泛舟古運河上,伴著微波蕩漾的節奏,遍覽『運河書屋』、『玉堂醬園』、『運河記憶』文化街區……古韻新生,不時引發游人贊嘆。意猶未盡的游客,走進岸邊展演廳,近距離欣賞梆子、豫劇、柳琴戲等非遺戲曲的現場演出;有的一時技癢,直接登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群眾舞臺,一展纔藝……

  對傳統文化的了解、欣賞、傾慕、熱愛,就在這悄然浸潤中,得以充分延展、蓬勃生長。

  如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一個時代大課題。近年來,濟寧市一直在思考、在探索。推出『運河記憶』,是其中的一個舉措。作為東夷文化、華夏文明、儒家文化、運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怎樣纔能讓千年文脈煥發全新神采,濟寧在多個層面開展了積極實踐。

  守正開新打造思想文化新高地

  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如何契合時代,在守正基礎上不斷開新?濟寧在努力,孔子研究院便是重要的抓手之一。

  來到濟寧曲阜孔子研究院,拜訪者一定會為這裡的『高臺明堂』所吸引,這座仿古建築由兩座論語鍾亭組成,一座名為『明先』,另一座名為『覺未』。鍾亭內的兩口大鍾直徑相加為3米,寓意孔門弟子三千;而2.1米的鍾高,則象征儒學走進21世紀。

  在孔子研究院原院長楊朝明看來,這兩個意象的融合,正是孔子研究院的一貫追求。

  『孔府、孔廟、孔林,是曲阜最為寶貴的文化財富,但我們這一代人,肩負著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任,不能坐吃名勝古跡的「老本」。』楊朝明說,『為此,我們發揮身處孔子家鄉曲阜的地緣優勢,圍繞「四個講清楚」,把論語學研究、中華禮樂文明研究、《孔子家語》研究等,作為學術研究的主攻方向,全力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意義。』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幾年來,孔子研究院先後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省部級課題30餘項,編纂出版各類學術著作100餘部;舉辦『四個講清楚』征文評獎座談會、『儒家思想與文化強國建設』座談會、『貫徹「兩個結合」深入推動「兩創」』座談會、『《孔子家語》與中華文化新認識』高端學術論壇等學術活動;將《論語詮解》《孔子家語通解》《孔子這樣說》等多部著作翻譯成英、德、韓等語言,在海外出版發行;打造『春秋講壇』公益文化品牌,通過『雲講座』,將影響力輻射到東亞文化圈及『一帶一路』相關國家……

  『通過這些學術活動,我們聚合儒學研究名家隊伍與核心團隊,努力打造儒學研究的新高地。』楊朝明說。

  融入生活探索社會治理新途徑

  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要義,是否能在現實生活中發揮作用?濟寧在探索,建立『和為貴』矛盾調處機制,是其中一項重要嘗試。

  『禮之用,和為貴』,是《論語·學而篇》中的名句。濟寧將這一思想貫穿於社會治理實踐中,建立起覆蓋市縣鄉村四級的『和為貴』社會治理中心,收到良好效果。

  『「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我們應該怎樣理解這句話呢……』在濟寧鄒城市上九山旅游度假村,記者看到,60歲的村民秦家文正在『和為貴』調解室裡,為聽眾講授崇德向善的做人道理。授者一絲不苟,聽者頻頻點頭。

  『我是調解室的志願服務者。現在,很多家庭糾紛、鄰裡糾紛,都到調解室來化解。我們濟寧市的主要領導都曾經到「和為貴」矛盾調處中心公開接訪呢!別看我們的調解室面積不大,但真正起到了「以禮讓人、以德教人、德法融合」的大作用。』秦家文自豪地說,『在這裡,群眾的來信來訪「一站式接受、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我們的目標是——「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鎮街」。』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濟寧已經在全市成立了家庭婚姻等專業性『和為貴』調解組織273個,案件調解成功率超過98%。通過推行『五老』調解、『平安周例會』、法治大講堂,濟寧構建起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和』的鄉村善治治理體系。近3年來,全市43801件案件在訴前調解,41%以上民商事案件以調解撤訴方式結案。

  文旅融合展現文化名城新風采

  如何將歷史文化底蘊與現代文旅產業有機融合,讓傳統文化『活』起來、『火』起來,為古城再添新風采?濟寧在實踐,保護利用與文創開發是『兩翼』。

  一方面在資源保護和利用上做文章。

  近年來,濟寧實施了魯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三孔彩畫及古建築保護維修等重大文物保護工程建設,尼山孔廟古建築群修繕工程被評為首屆全國十佳文物保護工程。

  同時,曲阜在孔府、孔廟、孔林基礎上,打造以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館、尼山聖境為代表的『新三孔』。它們既是學術研究、文化體驗、教育培訓的場所,又是旅游勝地。作為曲阜新的建築地標、文化地標,『新三孔』已經成為曲阜旅游的熱門打卡地。僅尼山聖境,自2018年9月正式開園以來,已接待國內外游客近300萬人。

  另一方面在特色文創產品開發上下功夫。

  在孔子故裡,你會發現,很多游客,特別是外籍人士,會對這裡的古老治印技藝特別感興趣,將一方方印紐拿在手上仔細端詳。

  敏銳地觀察到這一細節,濟寧市出臺多項政策措施,對『治印(印紐)』文化加以保護傳承,以此帶動更多文創產品、旅游產品湧現。成立『孔府印閣』,把社區老篆刻工匠聚在一起,以老帶新培育傳承人;同時,發揮年輕人的優勢,在網絡平臺搞起了直播帶貨……『目前,我們每天生產的印章數量在2.5萬枚左右,並且全年訂單不斷。』孔府印閣總經理劉鵬說。

  以時代精神激活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濟寧正在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先行示范區、世界文明交流互鑒高地,建設全國一流文化名市的道路上鏗鏘前行。

  (本報記者趙秋麗本報通訊員丁永宏)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邱浩
【專題】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