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討好新生代,巨頭跨界的盡頭是咖啡?
2022-06-12 08:17:25 來源:中新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新財經6月12日電 (左雨晴)今年咖啡話題有點『熱』,似乎印證了這個原本象征『小資情調』的舶來飲品,正越來越向大眾生活普及。近日,繼李寧之後,華為申請注冊咖啡相關商標,再次引發市場關注。

  前有中國郵政、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同仁堂、萬達、狗不理跨界咖啡,『不務正業』賣咖啡似乎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副業千千萬,各行各業的大佬們為何偏偏看中了這杯咖啡?

  『店中店』開拓社交場景

  華為申請注冊的商標『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實際上出自華為創始人兼CEO任正非之口。

  在任正非看來,咖啡的價值所在,是咖啡廳,是一個可以交流的社交場所。『喝咖啡坐在一起聊天,思維方式就會產生井噴,有些你沒有想明白的,突然就有人一下給你點破了。他無心插柳,你成蔭了,這就是咖啡投資的價值。』

  中新財經注意到,眾多行業巨頭跨界營銷咖啡時,都注重線下場景的打造。

  例如,今年3月落地廈門的中國郵政『郵局咖啡』,就開在辦理郵政業務的櫃臺旁。其店面裝潢與郵局櫃臺渾然一體,店內還擺放有各種郵政文創產品。李寧開設的『寧咖啡』同樣是店中店設計,顧客在店內消費滿一定數額即可獲贈一杯咖啡。

  這樣的設計不僅節約店鋪成本,而且高價低頻產品與低價高頻產品相互搭配,也達到了雙向『引流』的目的:自有品牌與咖啡碰撞帶來的話題度,讓眾多消費者前來慕名打卡的同時,感受品牌文化;而原本的客戶群體,也會在咖啡消費中提昇品牌體驗度。

  定位年輕群體咖啡擊敗奶茶?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中新財經表示,不管是來自哪個行業的巨頭企業,其跨界營銷的目的都是為了討好新生代。

  『新生代成為主流消費群體後,其消費思維跟消費行為決定了品牌未來的興衰。因此,如何讓品牌年輕化,如何增加新生代的品牌粘性,是所有品牌方戰略布局的出發點。』

  然而,與客群更加年輕化的奶茶相比,為何被選中的是咖啡?

  有業內人士指出,品牌跨界要注重品牌調性的適配。隨著中國消費者飲食觀念發生改變,咖啡不僅擁有年輕化消費群體,更迎合了大眾健康消費的需求。

  艾瑞網發布的《咖啡行業七大風向》顯示,目前我國現制咖啡在整體咖啡市場中雖佔比較低,但增速明顯,90後成為現制咖啡的主力消費群體

  此外,年輕群體還賦予了咖啡多種功能性需求。除口味多元化外,減脂燃肥、健康養生也成為年輕群體的消費需求。這與李寧、同仁堂等一眾品牌的形象定位不謀而合。

  萬億市場藍海『門外漢』不在乎盈利?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約3817億元,預計行業保持27.2%的增長率上昇,2025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將達萬億元

  與逐漸成熟的新式茶飲市場不同,目前國內傳統咖啡品牌中,星巴克雖仍佔市場份額優勢,但近期飽受負面形象困擾,而『起死回生』的國牌瑞幸咖啡纔剛剛扭虧轉盈,Manner、Tims Coffee等仍在角逐。

  這或許讓不少資本認為尚可在咖啡賽道中『分一杯羹』,但與此同時,咖啡制作對原材料供應和咖啡師專業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這讓不少人質疑,『不務正業』的『門外漢們』,能否真正烘焙出咖啡香?

  中新財經注意到,不少網友對跨界咖啡的評價並不高,或是表示『品質很普通』,或是表示『味道喝不慣』。

  『對於這些企業來說,跨界咖啡只是戰略體系的一部分,是否盈利並不重要。』朱丹蓬認為,跨界咖啡的行業巨頭們,實際上『醉翁之意不在酒』,『打造一個全新的生態圈纔是真正目的。』(完)

責任編輯:江科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