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1個多月,近40家上市公司被退市,發生了啥?
2022-06-12 08:16:04 來源:中新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新財經6月12日電 (記者謝藝觀)退市!退市!退市!近期A股上市公司密集退市,其中不乏知名企業。

  5月以來,近40家上市公司被退市

  據中新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自5月份以來,截至6月10日,已有37家A股上市公司收到股票終止上市決定。另有25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司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

  雖然年報披露期是上市公司退市高峰期,但近期如此密集的退市,實屬罕見。

  梳理這些被按下『退出鍵』的公司,不少曾家喻戶曉,如,廈華電子。

  『有了廈華等離子,真想再活500年』,知名演員陳道明曾代言的廈華牌電視機,曾經是很多人家裡的『三大件』。

  創立於1985年的廈華電子,於1995年在上交所掛牌上市。公開資料顯示,廈華電子是中國第一臺等離子電視的制造者,也是中國第一家率先從CRT電視(老式顯像管電視)轉型為平板電視的企業,是中國最大的彩電出口企業之一,曾將TCL、創維、長虹、海爾、海信、康佳等彩電品牌甩在身後。

  但在A股市場沈浮27載,期間經歷『披星戴帽』、重組後,廈華電子最終走向退市。

  小時候聽著廣告語『科迪湯圓團團圓圓』,長大後喝著網紅『小白奶』,長在河南的『90後』對於科迪並不陌生。

  曾經,科迪乳業創始人張清海公開表示,要把科迪乳業打造為比肩蒙牛、伊利的『中部奶業航母』。近年來,科迪乳業卻陸續出現經營困難、拖欠工資、資金緊張等問題,張清海還因財務造假被采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繼地方國資入局保殼未果後,如今只能黯然退市。

  除了昔日『彩電霸主』和『乳業巨頭』,『影視黑馬』當代東方、『安防巨子』東方網力、『電池巨頭』猛獅科技、『人造鑽石大王』豫金剛石、34年老牌房企綠景控股等均難逃退市命運。

  最嚴『退市新規』下,公司退市或成常態

  以往上市公司退市數量並不多,即使是2021年度,退市公司數量也只有二十餘家,為何今年會如此之多?

  對此,市場認為,大量公司退市或與2020年底落地的『退市新規』漸顯威力有關。

  2020年12月31日,滬深交易所正式發布退市相關業務規則,對財務類、交易類、規范類、重大違法類等4類強制退市標准進行完善。

  除了面值退市標准明確為『1元退市』,連續20個交易日總市值低於人民幣3億元;退市風險警示股票被出具非標審計報告;信息披露、規范運作存在重大缺陷且拒不改正;連續兩年財務造假,營收、淨利潤、利潤、資產負債表虛假記載金額總額達5億元以上,且超過相應科目兩年合計總額的50%。發生這些情況都會觸及終止上市標准。

  『過去退市大多都是在年報披露之後,每年或只有幾家公司退市。』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告訴中新財經記者,但以後退市將會是常態化、均衡的,也就是說一年四季都可能會退市。除了年報、半年報等,公司還可能被『1元退市』標准等趕出市場,投資者用『腳』投票,退市的效率會更高。

  據上交所公布的數據,2020年年報披露後,滬市共有42家公司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其中25家因觸及新增的財務類退市指標被實施*ST。

  此後,退市機制仍不斷『昇級』。2021年11月,滬深兩市年底出臺多個指南,精准打擊『空殼公司』;今年4月底,證監會發布《關於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後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加強退市公司監管,引導質地較差的企業通過市場化途徑退出市場,促進風險徹底出清。

  在董登新看來,美國的股市就是『大進大出』的,A股市場目前的上市公司數量已逼近5000家,所以也應該有進有退,實現良性循環。『以後每年有300到500家公司IPO,30家到50家公司退市是很正常的,A股市場實現「有進有出」,優勝劣汰、「大浪淘沙」的格局就逐步形成了。』(完)

責任編輯:江科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