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熱評?走進老區看新貌 展現『新時代style』
2022-05-03 10:19:19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譚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不走平路』的高鐵、『能賣錢』的空氣、儲存服裝面料的『圖書館』……你沒看錯也沒聽錯,這就是革命老區的『新時代style』。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特別節目《走進老區看新貌》和《看見錦繡山河》中,許多革命老區在脫貧攻堅、全面小康、鄉村振興、區域發展等方面的生動實踐和卓越成就盡收眼底,它們內外兼修、踏著時尚步伐再出發的精氣神兒,更是感染了很多網友。

  沿著紅色足跡一路行進,井岡山、海陸豐、延安……一個個城市、鄉村展現出新的面貌、煥發出新的活力。抓好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讓老區人民逐步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既是對『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莊嚴承諾的踐行,也是對『飲水思源,不忘初心』精神內核的詮釋。

  △2021年12月,被稱為『雲端高鐵』的張吉懷高速鐵路建成通車,湖南湘西革命老區邁入高鐵時代。在這條高鐵上,橋梁和隧道比例達到罕見的90.7%,平地線路不足10%。

  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持續提高老區人民福祉,國家政策層面密集發力,始終堅持『拉一把』。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一系列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政策文件。2020年底,革命老區中的35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21年,國務院印發《關於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批復《『十四五』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規劃》,明確了全國12個革命老區規劃范圍和20個革命老區重點城市,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政策體系初步建立。

  跟隨鏡頭穿山越嶺,聆聽田間地頭的淳淳鄉音,我們能直觀感受到國家政策在老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傳承紅色基因,我們也更加深刻感受這裡的人們甘於奉獻、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

  傳承弘揚紅色文化,打造革命老區『新名片』。在陝西延安革命紀念館,運用裸眼3D技術、實景互動演出等再現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紅色資源得以『潮』起來;在湖南芷江抗日紀念館,從字句間體味一封封70多年前的抗戰家書,感受革命先烈們用生命換來的鄉村新貌。一片片鐫刻著紅色記憶的土地,也為我們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

  以陝北革命老區為核心的黃土高原成為全國增綠幅度最大的區域之一;全國第一張林業碳票頒發給了福建將樂縣常口村;武夷山生態茶園還可以兼賣碳匯……革命老區在新時代『內外兼修』,不僅『收藏』了山清水秀、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圖景,更釋放出生態紅利創造的『綠色福袋』。

  老區不『老』,踏著科技時尚前沿再出發。『獨闢蹊徑』,通過打造特色產業走在前列。十幾年前還是『要金沒金,要米沒米』的貧困村陝西商洛市金米村,通過科技助力生產出『金玉耳』,還讓木耳成了『網紅』;深夜俯矙陝西榆林,200多家能源企業燈火通明,仿若『現實版科幻片』;小山城江西於都擁有全球最新潮時裝面料『圖書館』,在高質量發展『T臺』上走出國際范。越來越多青年人也正選擇紮根沃土,將更多科技成果轉化在老區推進,為鄉村振興事業注入『新鮮養料』。

  △陝西榆林能源企業生產夜景

  賡續紅色血脈,凝聚奮進力量。一個個革命老區舊貌換新顏,產業興旺、生態優美、人民幸福的新時代畫卷在紅色沃土上徐徐展開。

責任編輯:遲灝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