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英烈,在緬懷中凝聚前行力量
每思祖國金湯固,便憶英雄鐵甲寒。在清明這個慎終追遠的特殊日子裡,許多人選擇緬懷先烈、祭奠忠魂。
拔草、添土……江蘇鹽城五條嶺烈士陵園長眠著2000多位壯烈犧牲在鹽南阻擊戰中的革命先烈。清明前夕,村民卞華和兒子卞康全忙著為烈士墳塋添土。從祖父卞德容,到父親卞華,再到卞康全,這一家三代已在這裡義務守墓70餘載。每年清明為烈士掃墓早已成為這個家族根深蒂固的傳統。
『清明是祭拜親人的時節。這些為了我們今天幸福生活拋頭顱、灑熱血的英烈就是我們最親的人。他們的故事不能被遺忘。』卞康全說。
今年清明節,由於疫情等因素影響,一些烈士陵園暫時關閉,一些烈士家屬無法到現場祭掃,但烈士們並不孤單。
在地處邊境的雲南省紅河州,由當地退役軍人事務局和烈士陵園乾部職工組成的志願服務隊隊員統一著裝,為烈士墓碑描紅、清理落葉枯枝、敬獻鮮花、深深鞠躬。
在江蘇常州,當地退役軍人事務局和烈士陵園工作人員提前與30餘位烈士家屬取得聯系,了解需求,並在清明節期間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為他們提供點對點的幫助。
不一樣的祭奠形式,一樣的真情流露。
今年清明,人們將緬懷英烈的情感在『雲端』釋放。
共青團中央宣傳部、退役軍人事務部宣傳中心聯合全國多地英雄烈士紀念設施5日開展2022年『清明祭英烈』主題慢直播紀念活動。在12小時不間斷慢直播中,網友通過留言互動、線上獻花等形式寄托對英烈的哀思,表達對先烈的崇敬之心、感念之情、傳承之志。截至5日14時,直播獲得超過2781萬人次的網友觀看。
緬懷英魂,汲取慨然前行的力量。
『我們要以這個民族最閃亮的坐標為方向指引,好好學習,建設好我們的祖國。』江西豐城中學高一學生張悅在網絡祭掃平臺的留言道出了廣大群眾共同的心聲。
踏春游,守護文化根脈、探尋春的氣息
伴隨鍾鼓聲響起,全體肅立,身著民族服飾的少年兒童唱響《黃帝頌》……4月5日上午,壬寅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在陝西延安黃陵縣橋山黃帝陵舉行。
在敬獻花籃和恭讀祭文後,全體參祭人向軒轅黃帝像行三鞠躬禮,隨後登場的樂舞告祭亦古亦今、大美大雅,一條56米的『巨龍』騰空而起,形象再現了『橋山龍馭』的傳說。
『我2006年就來祖國大陸發展,從我第一次參加公祭活動到今天這次,每年都見證著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守護民族根脈的盛典,內心非常自豪,同時也感謝國家出臺政策,給我們臺灣同胞提供了良好的創業環境。』作為代表,西安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林政忠在典禮上敬獻了花籃。
視頻直播、線上線下聯動、打造網上祭祖平臺……在『中華雲祭祖』平臺中,無法親臨現場的炎黃子孫可以『雲游』黃帝陵,虛擬體驗點燭、獻花等祭祖儀程;不少網友在評論區發布自己所處的位置和祝福話語,表達拳拳赤子情懷。
舉辦文化活動守護民族根脈,踏青出游探尋春的氣息。
清明假期,北京市屬公園推出30處賞花踏青地。在玉淵潭公園觀賞嬌俏可愛的早櫻;在頤和園樂壽堂、玉瀾堂,天壇公園齋宮等地感受玉蘭花開的詩情畫意;在北京植物園看粉嫩的遼梅山杏與潔白的白花山碧桃交相輝映……清明節期間,北京市屬公園嚴格執行『限量、預約、錯峰』等防疫措施,游人提前網絡預約購票、科學佩戴口罩、錯峰游園,踏青防疫兩不誤。
不只是在北京,在陝西西安白鹿原影視城,身著漢服的游客賞花品茶、誦詩投壺,感受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在甘肅敦煌鳴沙山下,千畝杏花競相綻放吸引眾多市民游客。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舉措的同時,市民游客踏青尋春、親近自然,不負好春光。(記者高蕾、范思翔、邱冰清、謝櫻、蔡馨逸)
- 行政拘留5日!嫩江一臺球廳在疫情防控期間違規經營2021/12/13
- 延壽縣女法警『變身』冬奧裁判員2022/02/11
- 46歲丘索維金娜跳馬險勝奪冠 鎖定世錦賽入場券2022/04/03
- 北京冬殘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成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