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工業和信息化部治理部分APP強制要求下載等問題——
不下載就不讓看?這類APP要整改
想要瀏覽鏈接,卻遭遇『不下載APP(移動應用)就不給看』;願意下載還不行,APP又要求獲取定位、攝像和錄音等權限……近日,針對部分網站在用戶瀏覽頁面信息時強制要求下載APP等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督促相關互聯網企業進行整改。
誘導下載背後,有可能存在哪些侵害用戶權益的行為?下一步,如何有針對性地開展APP整治,營造良好的移動互聯網行業生態?
強制下載侵犯用戶權益
通過提供更好的服務贏得更多活躍用戶,從而實現『獲客—活客—創收—獲客』的良性循環,是多數APP開發經營者所追求的。但也有部分APP在獲客時采用不合規的方法侵犯用戶權益。不少人就遇到過從個人電腦端、手機瀏覽器、微信朋友圈等瀏覽頁面時被要求下載APP的情況,以此收集用戶個人信息、過度索取權限等問題更是層出不窮。
『有些鏈接進入登錄頁面後,就要求用戶下載APP。如果用戶忽略下載請求,則用折疊、跳彈窗等方式乾擾用戶的瀏覽體驗。』北京白領張松時常在微信朋友圈瀏覽各種鏈接,發現越來越多的鏈接與相關APP搞『綁定』,『不下載就不讓看』,這讓他困擾不已。
除了微信朋友圈,手機瀏覽器頁面也是部分APP強制下載行為的『高發區』。有用戶向工業和信息化部反映,通過手機瀏覽器登陸某論壇時,只能瀏覽標題和主要內容,瀏覽全部評論留言則需要下載APP。還有人反映,一些資訊類、知識分享類平臺雖然沒有強制要求下載APP,卻在其他方面『打擦邊球』,其鏈接在微信朋友圈、手機瀏覽器中的閱讀體驗不佳,多數評論留言被折疊,想要暢快閱讀就必須下載相關APP。
『不下載就不給看』是APP『野蠻生長』的副產品之一。近年來,APP日益成為數字經濟時代重要的移動互聯網交互載體。五花八門的APP一方面便利了居民生活,另一方面也在『野蠻生長』過程中產生了諸多問題。強制或欺騙誘導下載、過度索取權限等問題破壞著行業生態。
針對相關問題,工信部早在2016年就曾印發《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預置和分發管理暫行規定》。該規定要求,生產企業和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所提供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不得調用與所提供服務無關的終端功能、違法發送商業性電子信息;未經明示且經用戶同意,不得實施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開啟應用軟件、捆綁推廣其他應用軟件等侵害用戶合法權益或危害網絡安全的行為。
近日,工信部再次強調,針對用戶反映的部分網站在用戶瀏覽頁面信息時,強制要求下載APP問題,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對此高度重視,立即組織核查,並召開行政指導會,督促相關互聯網企業進行整改。
打好APP治理『組合拳』
『不下載就不給看』,是『誘導下載—過度索權—收集用戶信息—獲取不正當利益』APP侵權鏈條中的第一環。
『強制或誘導下載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就是索取各種權限,一會兒要用攝像頭,一會兒要定位,一會兒要看通訊錄,然後是大量推送廣告。』北京的胡大爺年過七旬,接觸智能手機沒多久,卻因為APP誘導下載、過度索權而談『機』色變,甚至動過換回非智能手機的念頭。
不久前,工信部通報今年第一批《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APP強制、頻繁、過度索取權限』成為通報屢屢提及的重要問題。
針對APP侵權問題,工信部打出APP治理『組合拳』,通過制定標准、技術檢驗、專項整治、行業自律等措施,大力整治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彈窗騷擾等侵害用戶權益的行為。據介紹,2021年工信部已累計檢測208萬款APP,通報1549款違規APP,對514款拒不整改的APP進行下架處理。
如何治理『不下載就不讓看』?工信部對有關APP提出三項要求:在用戶瀏覽頁面內容時,未經用戶同意或主動選擇,不得自動或強制下載APP;推薦下載APP時,應同步提供明顯的『取消』選項,切實保障用戶的知情權、選擇權;無合理正當理由,不得要求用戶不下載APP就不給看,或者不讓看全文。同時,工信部強調不得以折疊顯示、主動彈窗、頻繁提示、降低體驗等方式強迫、誤導用戶下載、打開APP,或跳轉至應用商店,影響用戶正常瀏覽信息。
采訪中記者發現,很多老年用戶反映,自己的手機頁面經常莫名其妙地『長』出許多新的APP。業內人士指出,部分APP通過跳出按鍵、彈窗等,欺騙誘導老年人下載,並在安裝後暗中收集用戶信息、進行數據畫像,有針對性地向老年用戶投放各類劣質內容和帶有欺騙性質的廣告。
『孩子們總要幫我清理卸載手機裡的APP。這次卸載了,下次還會冒出新的,有時下載按鈕甚至會偽裝成「紅包」「優惠券」等形式,眼花看不清,一不小心就點錯了。』胡大爺說。
為老年人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需要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據介紹,在加強APP治理的同時,APP的適老化改造也在同步進行。去年以來,工信部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APP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組織227家網站和APP完成改造,推出了字體放大、語音引導、『一鍵直連人工客服』等多種具有特色的功能,指導終端企業為適老化智能終端產品設計生產服務提供支持,推動一批界面簡單、操作方便的APP滿足老年用戶需要。下一步,工信部還將聚焦老年人等重點人群推進信息普惠,組織新一批APP開展適老化和信息無障礙改造提昇,打造一批適老化和無障礙改造標杆。
多方合力優化行業生態
業內人士表示,保護APP用戶權益和個人信息,需要開發者、運營者、SDK(第三方軟件開發工具包)提供者、應用商店和監管部門形成合力,建立良好的行業生態。
手機廠商OPPO聯合德勤發布的《APP個人信息保護白皮書》提出,APP開發者、運營者應完善個人信息保護制度和工作機制,提昇安全保障技術能力,積極開展個人信息保護評估,加強對第三方軟件開發工具包的安全審核和管理,做好用戶個人信息保護的事前防護措施。同時,第三方軟件開發工具包提供者應完善個人信息保護合規體系,向APP開發運營者及最終用戶公開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規則。
對於應用商店,《白皮書》認為,其作為APP分發平臺,應加強APP上架審核和在架監測管理,拒絕存在惡意行為和明顯違規的上架申請,及時處置在架監測過程中發現的和監管部門要求下架的違法違規APP。
在APP治理過程中,監管部門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此前,工信部按照《關於開展縱深推進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等部署,針對APP欺騙誤導用戶下載、超范圍高頻次索取等違規行為進行檢查。
對屬地內存在欺騙誤導用戶下載、過度索取權限、違規收集個人信息等行為的APP,各地通信管理部門著手整治。記者梳理發現,近幾個月來,山西、遼寧、浙江、廣東、四川、貴州、陝西等地通信管理局積極開展APP技術監測,對上百款違規情節嚴重、拒不整改的APP進行了下架處理。其中,北京市通信管理局下架『道客閱讀』『樂居買房』『e袋洗』等16款侵害用戶權益的APP,其中8款APP存在強制、頻繁、過度索取權限的問題。
未來,APP治理工作還將繼續加力。聚焦用戶反映的各類違規問題,工信部表示將對移動互聯網服務涉及的諸多環節進行全鏈條、全覆蓋監管,主要實現3個『全覆蓋』——對手機、平板各類終端全覆蓋;對應用商店、第三方軟件開發工具包、預置預裝等關鍵的責任鏈環節全覆蓋;對APP技術檢測全覆蓋,讓用戶權益得到全方位保護。同時,提昇個人信息保護水平,督促主要互聯網企業建立客服熱線,響應用戶訴求。在建立長效機制方面,將圍繞移動互聯網服務、個人信息保護等重點領域,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和問責機制,強化技術手段,激發企業自身改進服務、提高水平的動能。(記者汪文正)
- 行政拘留5日!嫩江一臺球廳在疫情防控期間違規經營2021/12/13
- 延壽縣女法警『變身』冬奧裁判員2022/02/11
- 46歲丘索維金娜跳馬險勝奪冠 鎖定世錦賽入場券2022/04/03
- 北京冬殘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成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