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浙江探索實施專利開放許可制度 共享創新成果
2022-02-14 09:19:4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激活閑置專利共享創新成果(深閱讀·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各地各部門注重從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出發,從老百姓身邊事改起,適時推出一批切口小、見效快的政策性創新,解決了民生領域許多操心事煩心事,增強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改革永遠在路上。要統籌制度改革和制度運行,處理好頂層設計和分層對接的關系,搞好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的配套,注重各項改革協調推進,使各項改革相得益彰,發生『化學反應』,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本版今起推出系列報道,關注各地各部門如何進一步打通理順堵點難點,創新推動政策落實,把制度意識轉化為治理水平,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編者

  如何把『沈睡』的專利用起來?作為專利權人,浙江理工大學機械與自動控制學院教授吳震宇一直在尋找答案。

  吳震宇的發明專利是『一種適用於三維編織捆綁紗控制的攜紗器及反饋系統』,應用在機械電子工程領域。不過,自2017年申報成功後,這項專利便長時間『躺』在實驗室裡,成了『沈睡』的閑置專利。

  近段時間,情況終於有了轉機。2021年6月1日起,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開始施行,專利法引入專利開放許可制度,並明確規定『開放許可實施期間,對專利權人繳納專利年費相應給予減免。』依據新專利法,浙江探索實施專利轉化專項計劃,完善專利轉化供需對接渠道,強化專利產業化運用。按照國家知識產權局與浙江省政府簽訂的雙方合作會商議定書,浙江先行試點推進實施專利開放許可制度。

  『依照這一制度,我的專利不僅能夠激活,還能在企業設備昇級中派上用場,前期研發付出的心血沒有白費。』連日來,吳震宇在杭州、湖州兩地奔波,與湖州現代紡織機械有限公司深入對接技術內容。

  開放許可,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發明專利申報成功後,我也想成果轉化,但遲遲找不到合適企業。』後來,吳震宇忙於教學,這項專利被『束之高閣』,『對於像我這樣的高校專利權人來說,專利開放許可制度真是幫了大忙。』

  專利開放許可,是指專利權人通過專利管理部門發出要約,潛在被許可方一旦接受要約,即可實施其專利技術的一種許可形式。專利開放許可制度可以促進信息對接,專利管理部門的許可信息公告,為許可人和被許可人搭建了信息溝通的橋梁;還可以提昇談判效率,供需雙方可以通過簡便方式達成許可,免去復雜的談判環節;也可以降低交易風險,通過許可信息披露和糾紛調解機制,被許可人能夠事先全面了解許可的條件等相關情況。

  2021年8月,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發布通知,征集可實施開放許可的專利。截至去年年底,共收到浙江省14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申報的379件專利,經篩查均符合實施開放許可條件,目前各高校院所已與企業簽署118個專利轉化項目。記者了解到,上述專利清單在『浙江知識產權在線』平臺上公布,企業可直接登錄查看有關信息。

  很快,湖州現代紡織機械有限公司發現了吳震宇的專利,並與他取得聯系。『公司現有裝備只能織出厚度在2至3毫米的平面織物,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在研發新裝備,但沒有實現突破。』公司負責人倪志琪說,『經過初步對接,吳教授專利中涉及的裝置可直接替換現有織機的經紗架,有效解決我們面臨的難題。』

  雙方一拍即合,眼下正利用此項專利聯手試制樣機。『據測算,該專利有望為企業帶來年產值30%以上的增長。』看到自己的專利成果有望實現轉化,吳震宇感到滿足。

  架設橋梁,暢通專利信息對接

  《2020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有效發明專利的產業化率為34.7%,其中,企業為44.9%,科研單位為11.3%,高校為3.8%。『可以看出,高校與企業在有效專利的產業化率方面存在明顯差距。』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處處長林敏說,『高校中許多有價值的發明專利無用武之地,而有專利使用需求的中小微企業又缺少有效的合作路徑。』

  對此,吳震宇也深有感觸。『一項專利從紙面轉化為產品並非易事。』吳震宇說,『高校、科研單位的專利權人往往不直接聯系市場,缺乏專利運營能力,加之議價成本高,導致不少專利難以轉化,價值無法得到充分體現。』

  浙江理工大學產業技術中心主任楊曉剛坦言,高校在專利質押、資本化運作方面缺乏資金及專業人纔支橕,很難開展中間試驗,而中間試驗恰恰是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必經之路。『正因如此,專利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裡」並不順暢。』楊曉剛說。

  不少中小微企業也有類似感受。杭州一家中小企業主說:『想要突破生產技術難關,高校的科研指導很重要。但專利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即使有適合的專利發明成果,我們也很難獲得授權。』

  浙江探索實施專利開放許可以來,有效破解了相應難題。越來越多高校、科研院所研究人員手中『沈睡』的專利正在被喚醒,活躍在中小微企業的生產第一線。

  雙向激勵,持續完善配套舉措

  『沈睡』的閑置專利被喚醒以後,如何更好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據了解,浙江實施優惠政策,首批379件開放許可專利在許可期限內不向企業收取任何許可費用。專利的單次許可期限1年起步,最長可達5年,從而確保企業有充足時間投入專利二次研發和產品試驗,最終形成市場化產品。

  『免費開放許可到期後,將根據具體情況開展後續合作。比如,浙江大學規定,原免費許可受讓方可申請繼續免費許可,並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有償受讓權。』林敏說,為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輸出專利,在產生經濟效益並達到一定標准後,高校和科研院所每年將獲得不超過50萬元的獎勵;為支持中小微企業引進專利,促成轉化後產生較大經濟效益的,達到一定標准後將獲得最高100萬元的獎勵。

  『從長遠看,免費開放許可有利於高校科研成果賦能產業發展,更好地發揮高校服務社會的職能。』在楊曉剛看來,這樣的做法還可以降低許可談判難度,減少高校專利轉化應用成本,促進更多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

  『作為一項試點工作,目前仍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比如授權期限到期後,是否有統一的制度保障來為企業發展提供持續性的指導與支持,針對高校的激勵政策也需要進一步完善。』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顧文海說,『接下來,我們還將推動產業知識產權聯盟、行業協會等服務機構組建公共專利池,承接免費開放許可的專利,促成專利在中小微企業聚集的產業園區內廣泛推廣、深化運用,最大程度惠及廣大中小微企業。』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