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開市一周,北交所整體交易活躍度符合預期
2021-11-22 08:48:57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趙展慧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開市一周,流動性較精選層明顯改善

  北交所整體交易活躍度符合預期(經濟聚焦)

制圖:張丹峰

  核心閱讀

  與同樣服務於創新企業的科創板和創業板相比,北京證券交易所聚焦『更早、更小、更新』。截至11月19日,北交所首批上市的81只股票交易合計成交額達212.49億元。

  正式開市一周以來,北交所整體市場交易活躍度符合預期,流動性較精選層明顯改善。未來,北交所還將堅持自身定位,持續吸引優質企業,營造更包容、更靈活、更普惠的融資環境。

  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丁26號的金陽大廈,一周以來已經成為打卡新『景點』——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石碑上方,嶄新的『北京證券交易所』幾個金色大字閃閃發光,樓體電子屏上的紅色海報分外醒目。11月15日9時30分,北京證券交易所正式開市運營,截至11月19日,首批上市的81只股票交易合計成交額達212.49億元。其中,71只平移股票累計成交130.1億元;10只新股全部上漲,平均上漲123.91%。

  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北京證券交易所正式揭牌開市,是繼去年7月正式推出精選層後深化新三板改革、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又一重大創新舉措;也是新三板市場運營8年多來,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資本市場普惠金融之路的新起點。

  從設立之初,北交所的定位就十分明確——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如何建設好、發展好北交所?記者采訪了相關部門和專家。

  北交所聚焦『更早、更小、更新』,81家首批上市企業質地優良

  『創新型企業是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北交所將給創新型企業帶來政策紅利和制度紅利。』作為上市公司代表,三元基因董事長程永慶在北交所揭牌暨開業儀式上說。

  首批上市企業包括10家新上市企業、71家存量精選層平移企業。這81家企業一周來格外引人關注,雖然所處行業不同,但它們共同體現了北交所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截至11月19日,北交所81家公司剔除極值影響後,平均市值、去年平均營收分別為22.89億元、4.83億元,明顯低於滬深上市公司水平。比較來看,科創板上市公司平均市值、去年平均營收分別為166.40億元、15.26億元,創業板注冊制下上市公司平均市值、去年平均營收分別為94.86億元、20.61億元,滬深主板上市公司平均市值、去年平均營收分別為243.25億元、164.63億元。

  『與同樣服務於創新企業的科創板和創業板相比,北交所聚焦「更早、更小、更新」。』中信建投證券投行委委員、董事總經理李旭東介紹,更早——這些企業大多處於產業化的早期,業務模式存在較大拓展空間;更小——成長性較好,但經營規模偏小;更新——首批上市企業展現出很強的創新性,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戰略新興產業等佔比87%。

  能夠從7000多家新三板公司中首批脫穎而出,這些企業都是經營狀況穩健、成長性較為突出的『優等生』,涵蓋25個國民經濟大類行業,大部分屬於行業細分領域的排頭兵,17家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而且創新屬性突出,平均研發強度為4.2%,平均研發支出2536萬元。

  從投資端看,北交所堅持合適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個人投資者准入的資金門檻為50萬元。截至11月12日,累計有超過210萬戶投資者預約開通北交所合格投資者權限,開市後合計可參與北交所交易的投資者超400萬戶;機構投資者准入不設置資金門檻,目前已注冊8只北交所主題公募基金。

  『從一周交易情況看,整體市場交易的活躍度符合預期,流動性較精選層明顯改善,後市值得期待。』相關人士介紹。

  提昇市場與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契合度和適配性,推動形成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北交所的生命力在於特色。形成特色的關鍵,是在多層次資本市場框架下,准確把握市場定位,不斷提昇市場與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契合度和適配性。』北交所董事長徐明在北交所開業儀式上表示。

  『北交所確實為創新型中小企業開闢了量身定制的新天地。』李旭東以其所在的中信建投投行保薦的錦好醫療為例,這家做助聽器的企業以前以出口為主,隨著國內養老服務需求不斷增加,近幾年開始將業務轉向國內市場,但在轉型過程中面臨研發資金來源不足、原有競爭格局難打破等問題。企業渴望更多融資支持,但此前又不滿足IPO(首次公開募股)的條件。

  北交所開市送來了資本市場『及時雨』。得益於北交所契合創新型中小企業成長差異化特點的發展環境,錦好醫療此次終於滿足了上市條件,進入北交所首批上市企業名單。

  契合的環境依靠適配的制度來搭建。經過短短兩個多月的緊張籌備,證監會一共發布了6部規章、13件規范性文件,北交所形成了51件制度規則,勾勒出更包容、更靈活、更普惠的融資環境。

  『比如包容精准的發行上市制度,兼顧不同類型、不同特征的中小企業。』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表示,北交所設置4套並行的上市標准,其中最低市值門檻是2億元,相較於科創板和創業板10億元的最低標准有大幅降低;同時,還包含了關注企業成長性、研發能力的上市標准,給予自主創新能力強和研發投入高的企業更多機遇。

  同時,北交所實行注冊制,即北交所審核+證監會注冊,其中北交所審核時間為2個月,比同樣試點注冊制的創業板、科創板等審核時間縮短了1個月。

  持續融資制度靈活多元,企業可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向特定對象發行等多元融資方式,引入授權發行、自辦發行等靈活的發行機制,進一步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公司監管制度寬嚴適度,對企業現金分紅比例不做硬性要求,鼓勵根據自身實際『量力而為』;交易制度便捷高效,延續精選層以連續競價為核心的交易制度,新股上市首日不設漲跌幅限制,次日漲跌幅限制為30%,體現中小企業股票波動較大的交易特點,保障市場交易穩定連續……『整體制度框架、眾多業務規則細節,都體現了北交所的鮮明市場定位。』田軒表示。

  這樣的市場定位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形成補上了關鍵一環。平安證券新聞發言人高叡認為,北交所發揮了承上啟下作用,一頭與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保持層層遞進的市場結構,另一頭與滬深交易所、區域性股權市場錯位發展、互聯互通,描繪出中小企業『區域性股權市場—基礎層—創新層—北交所—滬深交易所』的成長路徑。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打造良好市場生態

  當前,市場各方都認為,持續提昇上市公司質量是北交所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

  北交所有關負責人表示,作為新生的交易所市場,北交所將結合自身市場定位及市場特征,從三方面提昇上市公司質量。

  把好市場『入口關』。落實注冊制試點,堅持以信息披露為中心,各項安排與科創板、創業板總體保持一致,上市條件保持對中小企業的適應性、精准性和包容性。上市審核中,壓實各方責任,嚴防企業『帶病上市』。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