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9日電 題:對標全災種、大應急,應急管理體系改革三年煥然一新
中新網記者 郭超凱
中國應急管理體系改革3年有何變化?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對標全災種、大應急成果如何?社會救援力量如何在應急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在中國應急管理部9日舉行的記者見面會上,來自應急管理、消防救援、礦山監管等戰線的5名代表,用親身經歷講述3年來中國應急管理體系『脫胎換骨』的變化,回應各方關切。
對標全災種、大應急,『火焰藍』再昇級
2018年11月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授旗並致訓詞。三年來,全國應急管理系統廣大乾部職工和消防救援指戰員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及時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新組建的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對標全災種、大應急,3年來『火焰藍』隊伍轉型昇級成果如何?
對此,常年守護古厝的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站長陳輝華如是說道:『以前我們消防隊主要是和火災打交道,現在黨和國家對我們的要求是作為應急救援的主力軍和國家隊,面對的是「全災種、大應急」的職能任務需要,除了傳統的滅火,現在我們還要面對地震、山岳、水域、石油化工等各個類別的災害事故挑戰。』
從傳統救火向全災種、大應急轉變,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大慶航空救援支隊飛行大隊大隊長蘭海亮也深有體會。作為改革的親歷者和實踐者,蘭海亮經歷了隊伍的轉型強能,他與戰友們一道深入研究國內外航空救援方法,首創『4機吊桶滅火戰法』。在河北邯鄲和石家莊滅火作戰中,蘭海亮和隊友撲滅了地面人員難以接近的懸崖火點20餘處,實現國內13噸直昇機在醫療機構樓頂平臺著陸飛行,將地面救援任務需要90分鍾的時間縮短至15分鍾,有效提昇制勝本領。
綜合統籌,讓社會救援力量有『娘家』
2018年3月,應急管理部成立。新組建的應急管理部整合了11個部門的13項職能,包括5個國家議事協調機構,涉及2支部隊近20萬武警官兵轉制。如何發揮綜合統籌優勢,不斷提昇國家綜合應急能力水平,也是各方關注的焦點。
在基層監管一線工作20多年、累計排查各類隱患2.9萬條的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宿城區安委辦副主任王兆革,對3年來應急管理工作的變化深有感觸。
『這三年來我們整合民政、自然資源、林業部門等有關單位職責,形成統一高效的應急管理體系。』王兆革指出,機構管理『脫胎換骨』,面對重大的災情、事故,不再是過去『九龍治水』的工作格局,而是在應急管理局的綜合統籌下,在多個部門共同協作下有效地開展防災減災救災等工作。
應急管理部的綜合統籌,也有效推動了社會救援力量在應急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從2008年開始投身公益救援的廣東省深圳市公益救援志願者聯合會會長石欣,親歷了社會應急力量的發展歷程。
他感慨道,以往重大事故災難發生時,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往往是一擁而上、各自為戰,也不可避免造成救援資源的浪費。應急管理部成立後,對社會應急力量給予高度重視,『給了我們作為國家應急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清晰定位,同時還明確社會應急力量是國家應急體系的輔助、補充和後備力量。這也讓我們這些社會應急力量找到了「娘家」』。
新裝備、新法規,讓礦山監察更有力
應急管理體系改革的『脫胎換骨』在礦山監察執法領域亦得到充分體現。回顧3年改制經歷,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陝西局一級主任科員劉小術認為,中國礦山安全監察事業發生了全面、系統性的變化。
一方面是儀器設備上的更新。劉小術表示,應急管理部成立三年來,執法記錄儀、井下使用的可視定位礦燈、地面遠程巡查的無人機等裝備的使用,極大提昇了隊伍戰斗力,也為更好做好礦山安全監察事業提供堅強有力的後勤保障。
另一方面是新法律法規的實施。劉小術稱,以前查處煤礦重大隱患時,更多以停產整頓、大額處罰等行政手段去打擊違法違規行為,震懾力是有,但總有個別人會鋌而走險,不斷觸碰法律底線和紅線。現在隨著新的安全生產法還有重大隱患調查處理辦法等一系列新法律法規的實施,從根本上去抓礦山企業主體責任的落實,讓他們對違法違規生產的認知從之前的『不敢乾』到現在的『不願意乾』『不想乾』,從而極大提昇了轄區煤礦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
從消防救援隊伍昇級,到綜合統籌各方力量,再到新裝備、新法律法規的實施,3年來,應急管理體系改革煥然一新。目前,中國已基本形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探索構建了一套全新的應急管理工作體系。(完)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區全力應對暴雪寒潮2021/11/08
- 黃軒談從影14年心態變化 稱演員應和觀眾保持距離2021/11/02
- NBA球員年收入排名出爐 詹姆斯居首 前十名都有誰?202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