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我國初步建立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專業技術人纔隊伍
2021-11-09 08:49: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我國初步建立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專業技術人纔隊伍——

  激發人纔活力匯聚強大力量

  本報記者 孟祥夫

  專業技術人纔是我國人纔隊伍的骨乾和中堅,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各級人社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纔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持續推進專業技術人纔培養、評價、使用、流動、激勵等體制機制改革,專業技術人纔事業發展取得顯著成績。

  截至2019年底,我國專業技術人纔總量達7839.8萬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佔比上昇到48%,具有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纔比例超過10%,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18.7萬人,留學回國人員總數超過400萬人,招收培養博士後28萬人,截至2020年底,累計有3588萬人取得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書,初步建立了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專業技術人纔隊伍。

  消除堵點痛點

  釋放創新活力

  體制順、機制活,則人纔聚、事業興。

  人纔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專業技術人纔體制機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從中央到地方,改革舉措多線齊發,政策創新亮點迭出,充分釋放了專業技術人纔的創新創造活力。

  ——改革人纔評價機制,更好發揮『指揮棒』作用。印發《關於分類推進人纔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職稱評審更加注重品德、能力和業績,堅決破除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傾向。

  截至目前,實驗技術人纔、新聞專業技術人員等27個系列職稱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改革落地後,山東、雲南、貴州、甘肅等地在專業技術人員申報評審職稱時,不再把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作為申報和參評的必備條件。

  ——先後分7批取消房地產經紀人、企業法律顧問等434項國務院部門設置的職業資格,削減比例達70%。修訂《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及時向社會發布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工程技術人員等專業技術類新職業,制定頒布國家職業技能標准,並大力開展新職業培訓特別是數字技術領域人纔培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建立高技能人纔與專業技術人纔職業發展貫通機制,允許高技能人纔參加工程、農業、工藝美術、文物博物、實驗技術、藝術、體育、技工院校教師等領域職稱評選。

  杜均正是這項政策的受益者。曾獲得全國勞模、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的他,在2019年12月底獲得正高級工程師的職稱,成為甘肅省首位『工人教授』。如今,杜均依舊堅守一線,現場指導百餘名焊工操作。

  ——2017年、2019年,人社部陸續出臺多項政策,支持和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選派科研人員到企業掛職或參與項目合作,兼職創新、在職創業、離崗創辦企業,允許事業單位設立一定數量的創新崗位和流動崗位,吸引優秀人纔從事創新活動,調動了事業單位科研人員乾事創業熱情,促進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投身偉大事業

  助力高質量發展

  一身本領投偉業,一片丹心為報國。

  廣大專業技術人纔積極投身現代化建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湧現出了一批科技領軍人纔。

  他們挺進科技前沿,服務國家戰略。『嫦娥五號』實現地外天體采樣返回,『天問一號』開啟火星探測,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運,港珠澳大橋開通營運……在重大科研項目攻關和重點工程建設一線,在國防尖端技術的開發和關系國計民生重大問題的應用研究領域,都有著廣大專業技術人纔的身影,他們已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一支重要力量。

  他們紮根一線,結出累累碩果。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胡培松30年與泥土為伴、與水稻為伍,帶領團隊育成優質稻新品種59個,在湖南、江西等主產省推廣面積近2億畝;安徽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所長汪天平,37年堅守在血吸蟲病防治第一線,經過成千上萬次實驗,掌握了血吸蟲病診斷試劑關鍵核心技術;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院長、高溫氣冷堆團隊負責人張作義帶領技術人員克服一個個困難,使我國在世界上率先開展了高溫氣冷堆技術從實驗室規模到產業應用的轉化,實現了這一技術從並跑到領跑世界的跨越式發展……

  2011年以來,各級人社部門累計組織包括兩院院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百千萬人纔工程國家級人選等國家、省級重點聯系專家4.7萬餘人,深入基層一線,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求,開展多種形式的服務活動3.9萬餘場,培養培訓基層人纔73.4萬餘人,為推動基層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技術支橕和人纔保障。

  2019年,中辦印發《關於鼓勵引導人纔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的意見》,持續加大職稱、工資等政策傾斜激勵力度,引導支持專業技術人纔在大戰大考的第一線衝鋒在前,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重大戰略成果作出了突出貢獻。

  充分惜纔愛纔

  讓人纔心無旁騖

  環境好,人纔興。唯有充分惜纔愛纔,方能讓廣大專業技術人纔活力迸發,形成人盡其纔的良好氛圍。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都注重優化對專業技術人纔的服務保障工作,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懮。

  ——加快專業技術人纔服務平臺建設。各地各部門加快建設以留學人員創業園為載體的留學回國人員創新創業平臺,以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工作站為載體的青年科技人纔後備軍培養平臺,以專家服務基地為載體的服務基層平臺等,在服務專業技術人纔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全國共建成留學人員創業園384家,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工作站7226個,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115個,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200個,以中國留學人員回國服務聯盟為依托的留學人員回國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實施人纔服務專項行動,打好人纔工作『組合拳』。通過實施高端人纔引領、人纔活力激發、人纔資源高效配置等8個專項活動,圍繞人纔培養、評價、激勵、流動、使用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堅持問題導向,精准施策、試點先行,打造人纔優勢向創新優勢、產業優勢、發展優勢轉化通道。

  ——創新專業技術人纔服務方式,拓寬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各地通過『一對一』等方式,打通了專業技術人纔特別是高層次人纔服務政策落實落地的『最後一公裡』。

  不少地方都針對專業技術人纔制定出臺了『暖心政策』,受到廣大人纔的歡迎。上海市大力推進人纔服務『一網通辦』,深入實施智能化、精准化服務舉措,聚焦高端人纔實施精品服務,優化昇級海外人纔居住證制度,不斷完善人纔待遇保障體系。重慶市向『博新計劃』博士後發放『重慶英纔服務A卡』,享受國家級專家同等待遇,將博士後納入重慶英纔『渝快辦』范圍對象,享受75項貼心服務。

  功以纔成,業由纔廣。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離不開廣大人纔貢獻智慧和力量。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廣大專業技術人纔必將奮發有為、創新創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新的力量。

  《人民日報》( 2021年11月09日08版)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