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全能教師』的『增負』與『增富』
2021-08-27 13:12:55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專家視角】

  作者:於海波(東北師范大學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教授)

  『雙減』意見對學校課後服務提出了明確要求,而提供課後服務的主體就是教師。那麼,教師的負擔增加了嗎?從工作時間上看,雖說實行『彈性上下班制』,但仍可能讓工作總時長有所增加;從工作內容上看,教師在課後服務中不僅要輔導答疑,還要『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這要求教師完成更豐富的教育、教學和指導工作,成為『全能教師』。單從這兩方面看,教師的負擔確實會加重;但從教學工作和專業發展的視角看,如果處理得宜,表面上的『增負』則可以轉變為實質上的『增富』。

  『增富』,首先表現在促進課上與課後統籌。以往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主要是通過學生課上的表現和課後作業的完成情況實現的。參與課後服務後,教師將有機會深入學生的課後學習和活動,近距離、全方位、針對性地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思維方式、學習困難、個性特點,並從課上課後統籌的視角,去設計、優化課上教學和課後指導,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其次,表現在推動個體與集體協作。課後服務不僅僅是對學校課堂教學的一個『增項』,更是對學校整個教育教學體系的一次重構。因為課後服務的開展,教師們的任務更多樣、角色更多元、互動更頻繁,這需要各級主體進行更加廣泛、深入、高效的協作。對於教師個體而言,通過協作不僅能夠學習他人教育教學的成功經驗,提昇個人的專業素養,還能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和學習資源。

  最後,表現在加速觀念與行為轉變。課後服務,表面是對學校教育工作的重新定位和調整,深層次看,則是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理念系統完善和深化的具體體現。課後服務,不僅需要行動的參與,更需要觀念的昇級和行為的重塑。作為教師,需要在觀念上將國家方針、政策、理念轉化為個人的教育觀、教師觀、教學觀和學生觀,在行為上提昇自己的教學技能、教學質量,切實實現從『抓冷冰冰的分』到『育活生生的人』的轉變。

  總之,學校課後服務的開展,對教師是一項新任務、新挑戰,但同時也是個人教學水平提昇的重要契機,如何實現從『增負』向『增富』的轉換,考驗著每一位教師的教育信念和教育智慧。

  《光明日報》( 2021年08月27日11版)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