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與使命的經典詮釋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建成『真理的歷程——《共產黨宣言》情境教學館』

1848年《共產黨宣言》德文倫敦版首版

《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

《共產黨宣言》情境教學館序廳

比利時白天鵝咖啡館場景復原

絨繡作品《親密戰友》

學員體驗觸摸屏

教學館制作的《共產黨宣言》經典語錄書簽

十月革命場景
《共產黨宣言》這部共產黨人的『真經』,記載著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理論源頭。作為《共產黨宣言》精神的忠實傳人,中國共產黨人對這部理論寶庫,必須反復學習、深入研究,不斷從中汲取思想營養。
『一往情深愛經典,凝神聚氣學經典;皜首窮經研經典,與時俱進用經典。』這是國防大學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教學團隊幾十年如一日,堅守用馬克思主義鑄魂育人初心的生動寫照。2017年8月,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調整組建之初,就決定在黨的誕生地和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首發地——上海,建立一個『真理的歷程——《共產黨宣言》情境教學館』。通過經典著作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來詮釋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歷時3年精心打造,這座國內獨一無二的集鑄魂育人、基因傳承、黨性教育功能為一體的沈浸式、互動式的情境教學館正式建成,為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獻上了一份特別的祝福。
用一個場館
講好《共產黨宣言》的科學信仰
讓馬克思主義經典『新』起來
教學團隊開課前進行學情調研,問及『如果課程教學計劃不安排,你願意主動讀《共產黨宣言》嗎』『你如何看待共產黨宣言》的價值』等問題時,答案五花八門。但有一類觀點很具代表性,也總是讓教學團隊感到不安,那就是新書都讀不完,為啥讀老書』『這是一百多年前寫的書,早就過時了,為什麼還要讀』。針對這類認識偏差,國防大學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系主任姜延軍表示,從理論穿透力上說,《共產黨宣言》可謂一本奇書。至今,全世界大多數學者都認為,《共產黨宣言》對全球化等人類社會發展的洞察,具有驚人准確的預言性。學者們解釋今天的時代特征,還常常要在此書中尋求思想資源。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教學團隊深刻意識到,要消除學員『《共產黨宣言》已經過時了』的模糊認識,就必須使馬克思主義經典『新』起來,讓學員認識到經典』所具有的『歷久彌新』的影響和魅力。這也構成《共產黨宣言》情境教學館整體設計的一個重要出發點和功能聚焦點。
根據國防大學政治學院院長陶傳銘的設想和要求,作為場館教學第一站的序廳,要能先聲奪人,給人以撲面而來的衝擊力和震撼力。為此,建設團隊數易其稿,最終形成今天這個方案。據情境教學館建設一線負責人、國防大學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系教授翟桂萍介紹,序廳中間是馬克思恩格斯立式雕像,下面是翻開的《共產黨宣言》書本,其上鑲嵌著黨徽,後面是不同國家的《共產黨宣言》組成的版本牆,以立體方式詮釋《共產黨宣言》與中國和世界的關系,對教學館『《共產黨宣言》與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這一主題進行集中表達。
研究生學員羅嗣威和鹿曉天也參與了教學館的建設,當他們看到令人震撼的版本牆時,感慨道:『以前聽教員介紹《共產黨宣言》的版本種類,只是一個數字,沒有感覺。現在面對這麼多種文字的版本,纔意識到,這些不同語種的版本恰恰證明了《共產黨宣言》的強大生命力和深遠影響力,它不僅沒有過時,反而歷久彌新。』
《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有一句名言,那就是『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這其實揭示了《共產黨宣言》的時代性與開放性。第六展廳的主題是『超越時空——《共產黨宣言》與人類未來』,展示的重點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大型浮雕。浮雕既寓意了中國共產黨所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更形象地詮釋了《共產黨宣言》的時代精神與強大魅力,以及不斷豐富和拓展的新的時代內涵。
用兩條邏輯
講好《共產黨宣言》的基本原理
讓馬克思主義經典『厚』起來
以一部經典來建一個教學館,要怎麼建?這是醞釀建館時團隊成員的普遍疑惑。一方面,《共產黨宣言》中譯本全文不到2萬字,加上7篇序言,篇幅也並不長,能否支橕起來?另一方面,《共產黨宣言》所蘊含的基本原理涉及整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更涉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時間跨度之長、內容選擇難度之大,也使建館的難度和挑戰非常之大。教學館建設顧問專家組組長、國防大學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系教授何懷遠鼓勵大家道:『經過40多年添磚加瓦、不懈努力,我們已經建構了系統、深入、立體的以《共產黨宣言》為代表的經典著作教學體系,編寫了《共產黨宣言》導讀、《共產黨宣言》經典語錄集萃等多種教輔資料,形成了《共產黨宣言》研究筆談等多項教研成果,我們完全有能力讓這本薄薄的小冊子「厚」起來。』老教授的鼓勵和鞭策,給團隊成員增添了極大信心和力量。
項目啟動後,團隊多次邀請軍地專家諮詢把脈,最終設計出使《共產黨宣言》『厚』起來的建設方案。方案從文本發生學的視角來審視和看待《共產黨宣言》,不僅呈現《共產黨宣言》的本體,而且還分兩條邏輯線來『立體』展示《共產黨宣言》。明線是理論邏輯線,即《共產黨宣言》的誕生、傳播與實踐的過程,自然關聯歷史背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有機聯系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暗線是信仰邏輯線,從馬克思中學畢業時立下『為人類而工作』的志向,到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產黨宣言》是共產黨人初心使命的大本大源。在第一稿建設方案中,學院領導就提出把信仰線作為教學館的『魂』來把握:『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政黨的初心和使命,就寫在《共產黨宣言》裡。有了《共產黨宣言》,纔有共產黨,讀《共產黨宣言》就是在尋找初心使命,這是黨員在黨性鍛煉中必須修滿的學分。』
循著兩條邏輯線,除了序廳之外,教學館設計了六個展廳:第一展廳『革命導師:馬克思和恩格斯』,通過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們偉大友誼三個方面,展示革命導師為人類而工作的一生;第二展廳『壯麗日出:《共產黨宣言》的誕生』,以圖文、場景等方式展示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處的時代,揭示《共產黨宣言》誕生的背景和條件;第三展廳『紅色經典:《共產黨宣言》的精髓要義』,以文本的經典語句為引導,展示四章本體內容和七個序言,重點闡釋『兩個必然』和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第四展廳『革命風暴:《共產黨宣言》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通過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社會主義國家誕生等內容,展示《共產黨宣言》的世界影響;第五展廳『偉大事業:《共產黨宣言》與中國』,從《共產黨宣言》傳入中國講起,充分展示《共產黨宣言》精神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階段的偉大實踐;第六展廳『超越時空——《共產黨宣言》與人類未來』,展示的重點內容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寓意中國共產黨所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對《共產黨宣言》精神的時代詮釋,預示著人類社會發展的未來走向。
教學館緊密圍繞經典本身的理論原理及其巨大實踐影響力,生動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馬克思主義『真理的故事』,使學員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的內在邏輯。
用重點情境
講好《共產黨宣言》的真理故事
讓馬克思主義經典『活』起來
《共產黨宣言》研讀課正式開始之前,教學團隊成員讓讀過《共產黨宣言》的學員舉手示意。結果近百人的大教室,舉手者寥寥無幾。教學團隊追問學員,《共產黨宣言》的核心思想和內容是什麼,學員更是一臉茫然。究其原因,是學員們認為這部著作既『高冷』又『高深』。
為了改變學員對《共產黨宣言》的固有認知,教學團隊推動《共產黨宣言》的教學方法模式不斷『昇級』。隨著軍事職業教育的發展,團隊精心打造了全軍慕課——『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讀』。上線軍事職業教育平臺3期後,姜延軍講授的第一課『老一輩革命家與《共產黨宣言》』,點擊量高達8.8萬,迅速成為部隊官兵眼中的『網紅課』。目前,該課程已在『學習強國』平臺上線。而建設情境教學館可以說是教學方法模式的『再昇級』,最大特點就是以多維立體手段呈現,把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轉化為可觸可感、既有硬度又有溫度的實體情境,實現學員從『坐在課堂學』到『走進場景學』的轉變,達到了『理性認知』與『感性渲染』的高度統一。
有了教學館,學員們不僅可以坐著聽,還必須站起來、走起來、看起來,不僅動眼、動耳、動嘴,還要動手、動腳、動腦。課堂上、書本中的經典著作看起來深奧、高冷的理論『范兒』,因為有了『場景』的植入與催化,以及學員的主動參與而變得『很酷、很潮』,進而變得『活』起來。比如,第一展廳重點展示了比利時白天鵝咖啡館的場景,再現馬克思和恩格斯當年結下深厚友誼、聯手研究撰寫《共產黨宣言》的歷史情境。情境中,馬克思、恩格斯正在研討,燕妮則認真傾聽、記錄。教學團隊討論這個場景復原設計時,國防大學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系教授高民政提出,《共產黨宣言》本身就出自青年人之手,書寫了無產階級政黨的青春之歌,是無產階級政黨的青春宣言,我們的場景設計也要體現出這樣的時代氣息。
在第四展廳,借助於虛擬技術和聲光電表現形式塑造的英勇悲壯的『巴黎公社革命』、驚心動魄的『十月革命』戰斗場面,形成全方位的視覺衝擊,讓人仿佛穿越並置身歷史情境,實現了『共情』與『共鳴』。
在第五展廳,通過多媒體技術和油畫作品,實現了中共一大宏大歷史場景從上海石庫門到南湖紅船的切換,突出這一開天闢地大事變的過程和意義,用藝術與情境的浸潤,給人以巨大的震撼與衝擊力。
教學館的這種設計和呈現理念,改變了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刻板印象,借助藝術表達形式,用美感激發人的情緒、情感,讓學員在美的體驗中更好感悟真理、堅定信仰。
用現代技術
講好《共產黨宣言》的思想力量
讓馬克思主義經典『趣』起來
在以《共產黨宣言》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教學中,如果搞填鴨式的『硬灌輸』,學員往往是單向被動接受,很難入腦入心。因此,必須讓馬克思主義經典『趣』起來,讓學員快樂地學、主動地學、自覺地學,纔能促進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轉化為學員實踐的能力和本領。讓馬克思主義『趣』起來,不僅是內容上的『趣』,也是形式上的『趣』。
第四展廳的設計,既注重知識性,又注重趣味性,目的是使學員在參與互動中把握《共產黨宣言》的核心思想和重點內容。這一部分的設計在滿足教學功能的同時,也突出了其展示、參與和學習功能。面對巨大的『多點觸摸』集成屏,海量的圖文、視頻、微課等,學員可以自由點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在這一區域,還有兩塊知識問答屏,學員可以通過互動參與檢驗自己對《共產黨宣言》相關知識的記憶和理解程度。不僅如此,這個設備還具有『聯機』同臺比拼的功能,可以對參與者答題的正誤、答題所耗時間等指標進行打分排名,優勝者將獲得由教學館特制的《共產黨宣言》經典語錄精美書簽——『把信仰帶回家』。這不僅適應了青年學員的思想和認知特點,也有助於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
對於借助現代技術講好《共產黨宣言》的理念,情境教學館建設顧問、上海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孫力認為,情境教學館這樣一種應運而生的教學載體和平臺,適應了信息化時代的發展趨勢,適應了青年人的思想特點,創新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教育方式,創新了思政課教育教學方式。這一場館必將進一步在黨性教育及人纔培養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共產黨宣言》情境教學館位於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楊浦教學區,與中共一大紀念館、復旦大學陳望道紀念館比鄰相依,共同構成各有側重、相互補充的黨的初心使命教育場館體系。下一步,該院將圍繞教學功能的深度發掘,致力於把教學館建成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收藏館、博物館、藝術館,著力把教學館打造成面向軍內外的理想信念教育基地,著力擴大政治學院在研究闡釋馬克思主義理論、開展黨性教育等方面的影響力,使之成為全黨全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賡續紅色血脈的亮麗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