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關注雙減負:紓解『媽媽們的焦慮』還需要再加把勁
2021-08-25 08:09:24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紓解『媽媽們的焦慮』還需要再加把勁

  【新聞調查·關注學生雙減負4】

  看到『雙減』(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意見出臺,北京學生家長竇靜馬上把它轉發到朋友圈裡,並配上發自內心的感慨:『太棒了!培訓班,真的不想上了!』

  『這些學科類培訓班只適合有特長的孩子,因為總在拔高。我家這樣的普通娃,能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就可以了。』『雙減』意見讓竇靜如釋重負。

  課外培訓班,報還是不報?這是『雙減』意見出臺之前,長期困擾家長們的一個兩難命題。就像在天平兩端做選擇,明知報班的弊端,但隨著『報』的那端越來越沈,『不報』漸漸成了另類。而無論『報』與『不報』,焦慮都在家長心中不斷蔓延。這樣的焦慮,被半戲謔地稱為『媽媽們的焦慮』,背後,是家長深深的無奈感與無力感。而這一次,『雙減』意見出臺,『校外培訓熱』退潮,學校及社會各界的舉措與努力很快跟上,這一切,都讓大家看到了新的轉機與希望。

  興奮

  這下好了,我和孩子都解放了

  盡管女兒豆豆纔上三年級,但上學期一開學,竇靜還是給她報了數學、語文、英語三個校外培訓班,『看到別人都在上,感覺自家孩子不上也不行』。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種『被裹挾』的感覺,一步緊似一步。

  女兒剛上一年級的時候,竇靜以為把她送進小學,自己可以安心工作了。可沒想到,這只是『更忙了』的開始。

  第一次英語測試,豆豆就『露餡』了。老師沒有公布成績,只是在家長群裡發了一條通知:滿分同學共有10位,50分以下孩子的家長,請單獨跟我聯系。豆豆就是50分以下的學生之一。

  豆豆是『零基礎』入學,在全班屬於極少數。隨後豆豆發現,她的同學們都很忙。放學後,校門口總有舉著『××培訓班』牌子的老師把他們接走。

  之後,竇靜和孩子穿梭在各個培訓班裡,風雨無阻,休息日變成了最不能休息的日子。校內上完課,校外再拔高。可這樣一來的結果卻是:校內知識來不及鞏固,校外提高變得『半生不熟』。

  既如此,為什麼不能停下來?

  『看到別人都在上,自己哪能不上!萬一落下了,考不了高分不說,還會影響孩子的自信。』竇靜說。

  『這下好了,我和孩子都解放了。』仔細揣摩了『雙減』意見,竇靜堅信,自己和孩子都是政策的受益者。

  反思

  刷那麼多題,是對孩子學習能力的傷害

  和竇靜一樣,對於『雙減』意見出臺,家長劉依的第一感覺,也是『長舒一口氣』,焦慮情緒緩解了很多。

  劉依的孩子雖然剛上小學,卻『少年老成』,一會兒指揮劉依報班,一會兒督促她買校外題。

  『孩子經常帶回來同學上培訓班、做補習題的消息。每次看著她一臉認真的樣子,我都感覺好笑又心疼。』劉依說。

  『不要跟風報不適合的班』,這個道理是北京家長李岩花了數萬元纔領悟到的。從『幼小銜接班』開始,她的兒子幾乎所有『上班』的機會都沒落下。她檢查作業時發現,剛上二年級的孩子已經開始學習奧數中經典的『雞兔同籠』『過河』等問題了。

  李岩發現,孩子做題總是很快,且方法簡單,有時候只用一步就解出來了,她都不太想得明白。

  『雞和兔子一個兩只腳,一個四只腳,吹一聲哨讓它們各抬起一只腳,吹兩聲哨雞就沒腳站著了嘛,剩下的腳都是兔子的。』兒子給她講得頭頭是道。

  起初,看到兒子竟然會用奧數方法解題,李岩特別開心。但她很快發現,把雞和兔子換成另外兩種動物,兒子就不會做了。

  『「過河問題」也是,如果題目裡有船夫,他就不會了。』李岩回憶說,『當時,培訓班給我的解釋是:還是題目做得少。他們甚至反問我,「1+1」他為什麼不會忘?還說,只要做多了,自然就記住了。』

  然而,培訓班的回答卻讓她感到害怕,想到『題海』浩瀚,孩子以後要在其中浮浮沈沈,就覺得『眼前都是迷霧,找不到出口』。

  漸漸地,李岩開始留意並反對校外培訓機構的『套路化』學習。『這不是學習,而是在「練手藝」,有什麼實際意義呢?』

  太多事實證明,過度培訓、重復操練、機械刷題,既違背基本教育規律,也不利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學習要有思考,是知識不斷內化的過程。做那麼多習題,上那麼多課,把知識變成「肌肉記憶」,這是對孩子學習能力的傷害。』李岩說。

  矛盾

  心中昇騰起新希望,但真正『安心』尚待時日

  『雙減』政策出臺後,各地紛紛制定具體措施、拿出切實行動。家長們發現,以前『只能盼、不敢想』的很多願望正在逐漸走向現實。

  8月17日,北京市舉行新聞發布會,為新學期『雙減』政策落地制定了詳細『計劃表』。一方面緊抓『校外』,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培訓機構,對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重新審核登記,並嚴格控制學科類培訓時間,規范培訓服務行為,強化經營活動監管,嚴禁資本化運作,加強校外培訓廣告管理;一方面發力『校內』,要求學校有效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提高課後服務水平,並准備拿出真招實策縮小校際差異、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此外,河南省集中整治校外培訓機構不公平格式條款,規范其經營行為;太原市暫停全市面向中小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線下培訓活動……為孩子減輕負擔、還童年快樂本色的努力,在全國各地積極開展。

  在這樣的『陽光』之下,帶著孩子去公園踢球、玩游戲,盡享假日美好,成了很多家長的選擇。

  但是,更多的考慮仍然存在。

  家長李岩表示,不想完全放棄課外培訓班。孩子英語方面有特長,學校的課程對她來說『吃不飽』。只要孩子樂意,假期結束後,還想讓她繼續上英語培訓班,『在政策許可的范圍內去,找合規的培訓班。既不像以前那樣佔孩子太多時間,也做一些有益的知識補充』。

  猶豫再三,家長鄭芸也決定,繼續讓小孩在培訓班學下去。她的孩子從3歲開始學英語和數學,今年9月進入小學,正在參加『小早培』考試。『孩子前期基礎已經打得很好,相當於三年級上冊的學生水平。現在放棄,實在可惜。』

  『雞娃群』裡的一場風波,也讓竇靜的喜悅打了些折扣。

  『培訓班都退費了,可以享受快樂童年了。』竇靜在群裡發出這些文字後,一位媽媽給她發來私信,勸她『長點心』:『只要高考還在,以後總會有人上清華北大,有人上「藍翔」。』還有一位媽媽說:『這個群還是以孩子上培訓班的為主,不想參加的就自動退出吧。』

  更多家長雖然也像竇靜一樣歡欣期待,卻在群裡道出了自己的疑慮——自家孩子停止刷題,如果別人家的繼續刷,自家孩子豈不是要被落下?校外培訓機構明著不讓補課了,家長卻收到了『名師上門一對一』電話和『私人定制輔導』短信,更加激烈的『內卷』會不會從公開走向隱秘?沒有培訓機構『助力』,普通校的孩子是不是會被重點校的孩子越落越遠?

  『雙減』意見來了,與心中昇騰的新希望相伴隨,『媽媽們的焦慮』暫時還沒有徹底消除。

  將『雙減』意見落到實處,讓『媽媽們』真正安下心來,需要全社會都來加把勁兒。

  (本報記者陳鵬姚曉丹)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