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呂慎 光明日報通訊員 羅鳳芝
『今年我接到了十多個龍頭訂單,現在手裡這個過兩天龍舟賽就要用,今天一定得雕完。』6月11日,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皇安東正在舞動著手中的木鑿雕刻龍舟龍頭。在他的工作室裡,整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木雕龍頭,個個威嚴十足、栩栩如生。今年72歲的皇安東說:『小時候是看龍舟,大一些就去劃龍舟。我49歲開始學雕龍頭,沒想到這一雕就是二十多年。』
皇安東說,鎮遠縣端午節龍舟的龍頭很多出自他手,雕一個龍頭需要好幾周,雖然有些辛苦,但能為振興賽龍舟文化盡一份力,他覺得很值。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鎮遠賽龍舟已經成為該縣旅游文化品牌的龍頭。『鎮遠賽龍舟要更好地傳承下去,我這雕刻的手藝就還得精益求精,同時也需要更多年輕人參與。』
『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活態傳承性,其核心保護對象是傳承人。』黔東南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粟周榕說。『十三五』期間,全州累計完成非遺傳承人培訓超過5萬人次,推薦230名優秀非遺傳承人到國內一流的工藝美術高校學習,走出了一條『以人為本』的非遺傳承之路。
這邊龍頭雕得活靈活現,那邊龍舟劃得熱火朝天。在鎮遠縣蕉溪鎮猛溪村,河面鼓聲喧天,幾支龍舟參賽隊正在加緊訓練,為2021年端午龍舟比賽做准備。近年來,伴隨著基礎設施不斷昇級改造,猛溪村大力發展農旅產業,依托鎮遠的文化優勢,鄉村旅游紅火起來。2018年5月,村裡幾位龍舟參賽愛好者出錢出力自發組建猛溪村龍舟隊,每年都參加縣裡的端午賽龍舟。
『脫貧攻堅讓我們的收入翻了幾番,大家生活好了,村裡環境好了,參加龍舟賽的積極性也高了,每家都自願出點錢,這賽龍舟就是我們的鄉村「團建」。』村民許加富笑著說。
《光明日報》( 2021年06月14日04版)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志願者開展重陽節助老活動2021/10/15
- 湖南衛視AI主持人亮相2021/10/04
- 足協:將禁止武漢隊注冊新球員 怎麼回事?2021/09/27